文化視點:2012,中國科普呼喚本土大片

2012-01-05 11:12:41 來源:新華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2012年能否成為中國的“科普大年”?中國本土制造的科普大片能否崛起?這是文化界和科技界相當一部分熱心人士關注的話題。

2012年新年,蘊含先進技術的國產科普新片《重返二疊紀》《震旦鴉雀》在上海科技館和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相繼亮相。前者采用了中國現階段4D特效領域的前沿技術,后者的精美畫面不輸海外的“探索頻道”,令不少科普愛好者“胃口”大開。

近年來,中國科普電影日漸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盡管全國電影年產量已超過500部,但其中相當一部分并未進入商業院線上映,而電影界傾力打造的科普大片更是屈指可數。

鮮為人知的是,中國科普片的原創力量仍在其領域內堅守并開拓著一方熱土。在中國科協、上??破战逃l展基金會等支持下,上海2009年啟動了攝制“中國珍稀物種”紀錄片的系統工程。率先問世的《中國大鯢》《揚子鱷》兩部作品在國內屢獲殊榮,還贏得了西方自然科學界及科普影像專業人士的肯定。剛剛過去的2011年,上海廣播電視臺真實傳媒工作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的鳥類科學研究團隊合作,又將攝像鏡頭對準了中國瀕危物種、有“鳥中熊貓”“東方之雀”美譽的震旦鴉雀。此外,《巖羊》《文昌魚》等也在攝制中。

據鳥類研究專家王天厚教授介紹,由于生存環境局限于蘆葦,震旦鴉雀在全國范圍內僅存數千只,主要分布于長江下游的沿海蘆葦帶中。這種身長僅18厘米左右的小鳥,極難被發現和觀察,過去一個多世紀里,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紀錄片的拍攝,堪稱一大突破。

《震旦鴉雀》導演、長期從事科教電影制作的項先堯說,揭開瀕危物種神秘面紗的攝像師,必須克服高溫、嚴寒等惡劣的自然條件,還要挑戰泥沼、水下等千奇百怪的環境,攝制的首要原則是在不破壞動物原生狀態的情況下盡可能接近它們,留下珍貴的影像素材。通過對大鯢、震旦鴉雀、巖羊等珍稀物種的拍攝,可以直觀地體會到目前中國科普類攝像器材的專業改裝技術仍遠落后于歐美國家。

“中國科普呼喚本土大片的誕生?!闭鎸崅髅焦究偨浝響獑⒚髡J為,中國不乏勇于獻身科普事業的攝像師、制作人,但在關鍵的資金投入、技術條件、表現手法及信心和耐心方面,都還欠火候。

上??萍拣^館長王小明分析,目前包括上海在內的全國各大科技館播放的科普大片,極少有本土制作。不僅原來的科教電影制片廠沉寂多年,已知的一些科普制片方,包括3D和4D特效廠商,仍停留在成本較低、質量不高的生產循環中,其產品更是無緣商業化的大銀幕。

近年來致力于國內大眾科普的社會團體“科學松鼠會”,自2008年10月起推出一系列看片活動,并形成品牌,迄今已舉辦了20多期,平均每場約300人次參與。他們是科學愛好者,同時也是影迷。

科學松鼠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看片會的內容絕大部分是國外進口的科普片、自然類紀錄片等,這本身也顯現出國產科普片在創作數量上的短板。這位負責人還坦言,近階段,中國國產科普片要立刻觸及宇宙探秘等領域還有相當多的困難,先涉足自然類紀錄片可能是較好的切入點。

2011年,雅克·貝漢導演的自然類紀錄片《海洋》在中國上映時曾出現一票難求的景象。相關預測分析認為,科普電影的中國市場極具潛力,“觀眾不僅有興趣,而且有品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觀眾對本土科普大片的渴求將越發強烈。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

編輯: 許銀娟  標簽: 中國大鯢 文化視點 震旦鴉雀 中國本土 大片  

精彩熱圖

直擊全球各地的同性婚姻!

2012你最想要什么!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