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網絡漸成草根之怒發布場 弱勢群體獲一邊倒同情

2012-07-03 09:48:27 來源:人民日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網絡漸成草根之怒發布場 弱勢群體獲一邊倒同情

制圖:李瑞寧

“羅賓漢情結”的巨大能量對社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管理者需要深刻認識互聯網信息傳播環境中社會運行的特點和規律,找到適應這種規律的智慧、有效、能夠推進社會文明與進步的管理方法

有這樣一種社會心態,可以從以下不同事件中呈現出來。

今年5月4日,有網友在天涯論壇發帖稱“石橋鋪驚現‘我爸是李剛’,奧迪哥暴打摩的仔被圍”。重慶涪陵區新聞辦抓住網友質疑的重點——“渝G·FF×××奧迪車是重慶市涪陵區某官員的車”進行回應,及時公布車輛車主相關信息,證明網友的猜測是不準確的。

5月21日,有網友發帖稱“洛陽市人防辦、浙江溫州商會雇黑毆打過路百姓,強斷數萬百姓出路”。洛陽市人防辦針對網友反映的問題,經調查后跟帖回應:“發生糾紛是因為當時有不明身份人員破壞圍欄設施,阻撓正常施工,致使大量群眾圍觀。據調查,施工方并沒有雇傭社會閑散人員,更沒有組織所謂的‘地下出警隊’,也沒有圍毆過路婦女和公安民警,現場沒有發生任何直接沖突。該地段安裝有多處攝像監控設施,可根據監控錄像查清事實”。

上述帖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網民在未了解事件真相前,往往一邊倒地站在弱勢群體一方。這種心態,就是典型的“羅賓漢情結”。

草根網民深刻影響網絡語境

“羅賓漢情結”根植于人們的社會行為中

羅賓漢是英國民間傳說中的一位俠盜式人物。他武藝出眾、機智勇敢,是一位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綠林英雄。在英國阿爾斯特大學進修的新媒體研究學者賴龍威分析,西方文明中有個根深蒂固的“羅賓漢情結”,也是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扶弱抑強的人文關懷。

“羅賓漢情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體現,最著名并廣為流傳的就是《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們。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智取生辰綱”之類的故事比比皆是,反映了草根階層對貪官污吏的憎恨,對自由平等的向往。

在今日中國,“羅賓漢情結”是指人們普遍具有的一種心態,只要涉及官民和貧富之間的沖突,往往不辨案情的是非曲直,一邊倒站在弱勢群體一方。新媒體時代,新聞跟帖、BBS以及微博等,常常成為草根之怒的發布場、“仇官”“仇富”情緒的宣泄口。農民工、城市下崗工人、攤販、被強制拆遷的業主等,在網上往往得到一邊倒的同情。

一項研究顯示,“劫富濟貧”心理可能與生俱來,這就是“平均主義”的思想根源。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游戲,用于研究“劫富濟貧”心理。參與游戲的20個人被分成5組。游戲中,每個人都可以用減少自己的財富為代價,換取其他人財富的增加。數回合之后,產生了一個顯著的格局:富人遭受了損失,而窮人得到了救助。實驗發現,為求平等,人們愿意拿出自己的錢財。研究者指出,平等愿望是一種極其普遍的心理,它根植于我們許多社會行為當中。

互聯網的出現拓展了表達渠道,使人們追求平等公正的愿望得以在更大范圍內釋放。數量龐大、無處不在的網民深刻改變了中國信息傳播的結構和模式,以草根網民為主的人們,對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昌鳳教授認為,在社會轉型期,出現了社會階層的急劇分化,而中國社會結構的形態——即以中底層民眾為主體的、大致呈金字塔形的結構,是網絡輿論“羅賓漢情結”的基礎,決定了這種情結存在的必然土壤。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高鋼教授認為,用“羅賓漢情結”概括互聯網上復雜的草根網民心態也許過于簡單,可以肯定的是,在全新的信息傳播環境中,中國公眾知情范圍不斷擴大,表達空間不斷拓展,監督權利不斷加強,社會參與機會不斷增多,公共協商機制不斷完善。一個尊重公民權利地位、推動公民權利實現的社會建構更加清晰。

網絡產生大量“公民報道者”

“羅賓漢情結”蘊含巨大的輿論能量

“網絡等新媒體對于底層民眾獲得更多的表達權、知情權有重要貢獻,民眾也有機會宣泄一些不滿情緒,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預警,有利于政府改進工作,也有利于群眾情緒的平息,對社會穩定有積極作用?!标惒P說。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認為,關懷和扶持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公正,從來就是黨和政府公共治理的努力方向。20世紀60年代有過《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汶川地震時中央領導人親臨廢墟指揮救援。網民為弱勢群體鼓與呼,與政府決策的著力點是一致的。還在上訪的人是相信政府的,還在上網的人是相信法律的。關鍵是如何把互聯網上的社情民意與政府的施政努力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奮發有為,避免不當作為和不作為。

天涯社區總編輯胡彬認為,羅賓漢式的俠腸道骨、特立獨行,有助于揭開真相,對促使事件朝著合理合法的方向發展發揮作用。

近年來,中國草根網民形成了一股強大力量,通過搜索、微博等方式找出問題,挖掘真相,發布信息。從2003年的孫志剛事件,到今年年初的官員“艷照門”事件,一批涉及官員腐敗等問題的案件通過網民的揭露浮出水面。如2008年“天價煙局長”周久耕的一張會議照片中的香煙,被網友發現價值昂貴,后經調查將之繩之以法;2010年,河北省一起車禍肇事者被曝一句“我爸是李剛”,盡管這句話可能出自某種特殊語境,但被解讀為“官二代”公然挑釁草根民眾,激起無數網友的憤慨和戲謔。這股力量使中國社會產生了大量的“公民報道者”,他們以各種方式記錄著周圍發生的事,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觀察社會,并通過互聯網迅速發布信息和評論。

網絡時代還顛覆了一些傳統觀念?!皣^”一直被人詬病,而今卻成為一種重要力量。圍觀把個體微弱的力量匯聚起來,把丑惡的東西暴露在陽光之下。如網民對云南躲貓貓案、杭州飆車案、“視頻裸聊”主任的圍觀,都促使案件當事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在表達民意、鞭笞腐敗、揭露社會丑惡現象的同時,“羅賓漢情結”也不可避免地帶有非理性甚至非法性,這不僅由于羅賓漢式“俠盜”行為本身的局限,也由于網絡參與者媒介素養的缺失。

胡彬認為,由于網絡語境的多樣化,網絡發帖、微博轉發的信息時常真假難辨,不少網民表現得也比較盲目,既缺乏是非觀,也不追求真相和真理,只是圍觀、起哄、扔磚頭而已。

他舉例說,2011年9月18日,高三學生馬文聰打人撞人并高呼“我爸是市長”的新聞在網上廣為流傳。幾天后,經過央視對真相的還原,“我爸是市長”只是一個謠言。這句子虛烏有的話被以訛傳訛,引發了現場圍堵和網絡聲勢浩大的關注。

無論謠言最初的傳播者是希望通過媒體的放大效應更好地幫助弱者、解決問題,還是僅僅出于對“官二代”、“富二代”群體的固有成見,都在事實上造成了對社會大眾情緒心理和價值判斷的嚴重誤導。

陳昌鳳認為,確實有個案被放大,久而久之造成了概念化的“官民”關系,甚至有人會利用這種概念來“控制”輿論的方向。而網民在這樣的事件中,時常被人為設置的框架牽著鼻子走。其中,包括網媒在內的部分媒體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網絡助力中國社會文明進程

“羅賓漢情結”對社會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羅賓漢情結”的巨大能量對社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鋼認為,社會管理者需要深刻認識互聯網信息傳播環境中社會運行的特點和規律,并且找到適應這種規律的智慧、有效、能夠推進社會文明與進步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包括尊重人民的知情權,保證人民全面、及時、深刻地了解自身生存環境的全程信息,擴大民眾對社會運行過程的深度參與,引導和組織民眾在民主政治實踐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2011年6月,有網友在天涯社區發表《致貴州省長的一封信》,指責當地公務員考試報名無透明度,辦事效率低,對考生不負責任。貴州省長趙克志聞訊后,第一時間上網回帖。他感謝該網友對公務員招考工作的關心和監督,代表主管部門向廣大考生表示歉意,并做出了堅決整改的鄭重承諾。一夜之間,由考生大面積憤怒引發的危機順利化解。

“一個省長能做到的事,如果大批基層官員也能做到,必將對創新社會管理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胡彬認為,對于網民“曬”出來的民生疾苦,相關部門要視如晴雨,及時反饋;對批評政府工作的網友言論,不妨襟懷坦誠,鼓勵他們建言獻策;對某些誤解或來者不善的謠傳,政府也有責任做出澄清。政府應當勇敢地承認自己不是萬能的,有了錯不要緊,及時承擔,特別是及時糾正,往往容易得到諒解和支持。

“政府部門要用真誠的態度和確鑿的事實重新樹立形象,也要習慣于把自己放在一個被批評監督的位置上,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和服務能力。而在一個個事件中,最重要的是能在第一時間以公開的、準確的信息回應質疑,減少謠言帶來的不良影響。”陳昌鳳說。

同時,民眾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高鋼認為,在公共信息提供和交流的空間里,探求真相,尊重事實,堅守正義,應該是文明社會主流網民的自覺行動。社會發展和進步不可缺少兩種基本動力,一是科學的批判,二是積極的建設。批判,讓社會告別虛偽、丑陋和罪惡;而建設,讓社會走向進步、文明與和諧。

高鋼建議,國家應考慮盡快建立提高公民媒介素質的公共教育體系,讓人民了解什么是媒體,什么是公共信息傳播,什么是公共信息傳播的社會責任以及需要遵守的倫理道德和法律規范,讓互聯網這一技術工具在中國社會的文明進程中發揮更加積極、更為有效的作用。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大自然才是最厲害的PS高手

我國首條高空玻璃吊橋開通 懸空180米

中國穆斯林赴沙特麥加朝覲

北京:綠色出行 任重道遠

精彩熱圖

天安門廣場國慶花籃將亮相迎“國慶”

中國日報一周圖片精選:9月12日—18日

美女與野獸在水底戲水合影

2015北京秋季房地產展示交易會開幕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