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朱慧卿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個詞,“中國式過馬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過馬路,和紅綠燈無關。這引起不少網友共鳴,一天內被轉發近10萬次。網友紛紛跟帖“太具象了”、“同感”,還有網友慚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闖燈大軍”中的一員。
一名新華網重慶頻道網友說,這反映了中國人的特殊心理,“法不責眾”。很多中國人喜歡從眾,即便違法也心懷僥幸。管它紅燈綠燈,只要有人過,其他人就跟著過。還有一些猶疑不定的,看到別人都走了,自己再等就是“缺心眼兒”,于是也跟著走了。就這樣,每個人都抱著同樣的想法,最終使紅綠燈形同虛設。
也有人認為,這種狀況也有客觀原因,不能把板子都打到國人身上。一名新華網網友說,人走得慢,車走得快,紅綠燈給車通過的時間有兩三分鐘,你得站在旁邊吃灰塵和尾氣;給人過街的時間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能過去。這是公共交通資源分配上的不公。
盡管有客觀原因,但更多網友也承認,“中國式過馬路”凸顯的,是中國人規則意識的集體淡漠。一名華聲在線網友說,交通規則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公共規則。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各行其道、遵章守紀,才能實現道路安全暢通?,F實卻是,行人抱怨司機橫沖直撞,甚至把斑馬線變成死亡線;司機則怨聲載道,認為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行走。
不單是交通規則,很多其他領域也都有這種集體破壞公共規則的現象。新浪網友“燕尾蝶”分析,大多數中國人習慣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對待規則,對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用規則;反之則無視規則?!安皇匾幘刈弑樘煜?,守規矩寸步難行?!?/p>
鳳凰論壇網友“一夕浮華”認為,“中國式過馬路”還凸顯了當前中國人的焦慮心態。“很多人平時去辦事,也總想走個后門兒,投機取巧,提高辦事效率。過馬路就是當下整個社會的縮影。”
“規則意識的缺乏在于違法成本低。應該讓闖紅燈的行人付出代價,如果行人闖紅燈也像機動車那樣嚴罰,闖一次罰200元,還會有人闖嗎?”一名天涯社區網友說。
一名百度貼吧網友建議,可以把人們的交通行為和個人信用聯系起來。闖紅燈一個月超過3次,則信用評分降級,在社保、就業等方面都會受到阻礙?!澳汴J的紅燈多了,到哪兒都是黑名單,那時候,看誰還敢闖?”
無論如何,與其抱怨他人和制度,不如從自身做起。在闖紅燈這件事上,誰都不是旁觀者。正如一名大河網網友所總結的,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會對社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傳遞著“正能量”;而有的人則在隨波逐流,甚至散發令人生厭的“負能量”。當我們在馬路上行走或駕車時,更應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國式過馬路”那群人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