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總經理廖仁斌13日對新華社記者說,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普遍存在著盲目跟風并貪大求全、缺乏統一標準導致缺乏可持續性、缺乏跨部門共享機制導致推廣難度大等三大問題,建議國家制定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標準體系,形成推進智慧城市發展合力。
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全面數字化基礎之上建立的可視化和可量測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運營模式。目前我國幾乎所有的一線城市、50%的二線城市已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構想,部分三四線城市也喊出了創建智慧城市的口號。迄今為止,全國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總數已超過150個,投資規模超過1.1萬億元。今年1月29日,住建部確定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計90個,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
“有些城市盲目跟風,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貪大求全;有的把智慧城市僅僅定位在工程建設,沒有明確主要的工作任務和實施路線。”廖仁斌認為,建設目的不夠明確,建設思路不清晰,導致智慧城市建設存在很大浪費。
廖仁斌介紹說,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暫無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國家級的政策規劃和法律法規等尚不完善,尤其缺少運營準入標準,存在項目一哄而上、基礎參差不齊、部門各自為政、信息孤島比較普遍的現象。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往往依賴于政府投資,使得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難以發揮,無法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最終將導致智慧城市建設難以持續推進。盡管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已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得到初步應用,但應用面不夠廣、規模不夠大、應用層次偏低,進展緩慢,尚未形成以應用促產業的發展態勢。
記者了解到,智慧城市在實施層面涉及多部門、多行業,信息化的應用更是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以智能公交為例,需要通信系統、銀行系統、政務管理系統等全面打通、開放,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恰恰極其缺乏跨部門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工作機制,使智慧應用的推廣難度非常大。
廖仁斌建議,智慧城市建設在推進過程中應聚焦重點項目,集中力量做好試點和攻關,充分關注老百姓的使用感受,不斷優化使用感知,讓智慧城市切實發揮應有的效果。同時,各城市應結合自身發展定位和區域特色,明確、細化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布局,統籌建設重點和特色項目,而非簡單照搬他市做法。
廖仁斌建議,智慧城市建設應以市場應用為導向,以服務應用為切入點,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智慧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標準體系。結合我國城鎮化實際進展情況,研究制定智慧城鎮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加強統籌協調,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法規與標準規范,營造智慧城市發展的良好環境。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與協調作用,建立健全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的工作機制,以及科學的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咨詢決策機制,將分散的系統資源進行整合,形成集成、開放、安全、經濟的發展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