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從默默無聞到全國知名,閆德利走過了多么不平坦的一個月啊。那些誣蔑和誹謗,那些盲目的攻擊和謾罵,都加深了“網絡無理性”的印象??纯催@一事件之后的媒體評論,多少人憂心忡忡,多少人痛心疾首,于是,網絡實名制再次成為議論的熱點,以至于有人認為,網絡實名制的實行將一掃天下清,讓那些非理性的言論,跟風罵街之輩無處藏身。我們期待人心歸化世風醇厚,卻總是對網絡實名心中七上八下。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網絡實名,是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對規范網絡行為進行的基礎性工作。在立法層面,至今仍然有很多空白之處,拿“艾滋女”事件來說,閆德利如果想起訴前男友,就必須拿出確實的證據,如果想把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罵街的人一同送上法庭,就更需要拿出證據,可是這種取證的難度有多么大?就算是把網頁保留,如何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證據?這些都是問題。更加麻煩的是,法院如何才能受理此類案件?哪個機構可以在法律層面上對這樣的事件負責?網絡實名將會在這些問題上打開一個缺口,解決了制度上的難題,因此,說網絡實名可以讓網絡更加理性、更加規范的說法,并非沒有道理。
但是人們心中的疑慮,也許就在于“規范”二字。在網絡誕生的第一天起,網絡就以自由為標榜,以私人表達為精神氣質。實名制是不是對這種與生俱來的網絡精神的一種傷害呢?也許正是出于這樣的擔心,反對網絡實名的聲音,同贊成的聲音一樣聲勢浩大。問題的焦點也許集中在網民是不是可以在法律缺席的情況下,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自律,實現名至實歸的網絡公德呢?在這一意義上,誰敢保證,這種法律空白不是一個天然的陷阱呢,今天陷進去的是閆德利,明天說不定就是你我。
權衡利弊,網絡實名也許是一種權宜之計,卻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艾滋女”事件之類的情況的發生。其實,網絡與現實同構而異路,我們真的有能在網上說的,而不能在現實中說的東西么?在周老虎和周久耕之后,所有的人都不希望方興未艾的網絡監督,被一部分道德有缺陷的人變成打人的棍子和傷人的刀子。在“艾滋女”之后,我們看到了網絡立法的必要性,這種緊迫性,可能和我們追求的網絡自由同樣重要。
“艾滋女”事件不是第一件網絡侵權事件,我們卻希望這是最后一件,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期待,“艾滋女”啟動網絡實名!
(來源:東北新聞網 作者:曲晟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