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咨詢截至目前已經為12家被否企業提供了“二次上會咨詢”,并且客戶開始陸陸續續的二次上會成功過會,漢鼎憑借著豐富的IPO咨詢經驗,深度剖析近期創業板企業被否的原因。與您分享,并祝福所有企業都能順利過會。如有分析不妥之處,請還與漢鼎咨詢聯系。
公司主要服務產品包括成品采購執行、零部件采購執行、渠道銷售執行、最終用戶銷售執行、國際分撥、國際采購、逆向物流、商業性再加工等。
漢鼎咨詢分析報告顯示:原因1 實際控制人“缺失”風險
本公司發行前,控股股東珠海億盛持有公司56%的股份。雖然在2007年7月9日,胡可、張宣東、何波、徐景浩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明確“對于珠海元盛股東(大)會審議事項的表決,各方同意由珠海億盛董事長按照一致行動后的意見行使表決權;對于珠海元盛董事會審議事項的表決,各方同意以珠海元盛董事身份按照一致行動后的意見行使表決權?!钡?,這種形式的實際控制人“缺市”風險依然存在,將對公司創業時期的生產經營管理會造成較大不便。
漢鼎咨詢分析報告顯示:原因2 銷售利潤率逐年上升,金融危機對其影響“有限”,疑為利潤釋放
公司在2008年和2007年銷售收入、利潤及其盈利指標變化不明顯,但是在2009年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收入竟然沒有下降,反而增加近20%,銷售利潤率增加100%,而同期行業情況都是整體下滑,公司在管理分析中解釋為報告期內受產品銷售價格變動的影響,這種解釋太過牽強。發審委認為其利潤的操作痕跡太過明顯,強行迎合發審財務指標,內部控制有效性風險過大。
漢鼎咨詢分析報告顯示:原因3 關聯交易頻繁,股東疑為同業競爭
發審委對于經營同一種業務及其相關產業的認定標準如下:
(1) 與發行人主營業務相關或上下游相關業務;
(2) 源自同一核心技術或同一原材料(資源)的業務;
(3) 面向同類銷售客戶、同類業務原材料供應商的業務。
公司上市前,為了達到發審委要求的相關指標,可能協同上游公司一起對財務數據和經營情況進行造假。上市后,如果遇到行業波動導致業績不佳,企業又存在與上游公司一起做業績的嫌疑。珠海元盛的五家股東中,接近半數都是其上游公司,且都與公司存在過關聯交易,這是公司被否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經歷多次股權轉讓后,珠海元盛僅剩珠海億盛、新迪公司、元盛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下稱香港元盛)、華爍科技和中山立頓五位法人股東,分別持有公司56%、13%、12%、10%、9%的股權。其中,合計占比股權19%的華爍科技和中山立頓為公司所處行業(印制電路板行業)的上游公司。2007、2008兩年,華爍科技與珠海元盛發生的關聯采購金額分別為0.05萬元和1.15萬元。2007年至2010年1-6月,中山立順與珠海元盛,發生的關聯采購金額分別為174.78萬元、167.37萬元、198.16萬元和109.63 萬元。
漢鼎咨詢分析報告顯示:原因4 募投項目產能利用率不高,固定資產匹配性不足
公司主打產品歷年來的產能利用率都不高,低于90%,為公司的產能消化造成了不利影響。
公司此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為多層撓性板及表面貼裝擴產和精密剛撓結合板項目,擴產10萬平方米,擴產率為40%,建設周期為12個月,而根據公司行業預測數據,年復增長率不到15%,為此產能消化為其被否主因。
此外,公司募投項目固定資產匹配合理性存在極度不合理處,同樣的單位產能耗用固定資產,募投項目是原有項目的兩倍。這種不合理被懷疑為故意圈錢,湊拼募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