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股權激勵方式不“給力”,迫使不少公司另辟蹊徑。上周,中南重工4名高管受讓了二股東減持的200萬股,與此前東凌糧油大股東向高管轉讓股份的情形如出一轍。另外,華工科技與四川長虹均通過高管設立的公司增持股份,亦是一種創新的激勵手段。
中南重工近日公告,公司二股東TOE TEOW HENG1月13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260萬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200萬股的交易對手為中南重工4名高管,董秘高立新、 副總經理陳少云、財務總監吳慶豐和銷售總監金燕萍分別購得50萬股,交易價格均為11.82元/股,略高于13日收盤價。
資料顯示,中南重工于2010年7月13日上市,大部分高管并無持股,公司也一直未推出股權激勵計劃?;谠摫尘?,上述4名高管受讓二股東股份的行為頗有股權激勵的味道。
與中南重工做法相似,東凌糧油變相激勵的意圖更為明顯。去年12月16日,大股東東凌集團通過大宗交易減持460.65萬股,占總股本的2.075%,轉讓單價為11.52元,與當日收盤價比折價12%,受讓對象為東凌糧油4名高管,且4人此前并未持股。引人聯想的背景是,2011年7月,東凌糧油授予617萬份期權,激勵對象包括上述4名高管。然而,由于A股市場持續震蕩,公司股價與行權價嚴重倒掛,加之公司業績大幅下滑,股權激勵計劃實際已形同虛設。不難推測,大股東將股份折價轉讓給高管,明顯是出于股權激勵的考慮。
2011年以來,由于A股市場深幅調整及宏觀經濟增速趨緩,不少公司早先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失去實施基礎,部分公司因此廢止了股權激勵計劃。在股價低迷期讓高管受讓部分股份,一方面降低了高管的持股成本,另一方面彰顯高管對公司發展前景的看好,向市場傳遞信心,可謂一石二鳥。
除此之外,由高管設立的公司增持股份,亦是較為新鮮的股權激勵做法。1月10日至11日,由華工科技董事、高管及部分骨干主要持股的新金石投資購入公司407.03萬股,占總股本的0.91%。據了解,此舉一方面是對外傳遞信心,另一方面則是新金石通過外部融資幫助員工買入股票,變相實現對高管及核心人員的激勵。
2011年10月末,由長虹集團、四川長虹高管和部分骨干員工出資設立的虹揚投資,在二級市場買入四川長虹2583萬股,并計劃未來繼續增持。據悉,四川長虹高管此前獲得綿陽政府6000萬元股權激勵款,長虹高管以該筆現金加上部分自籌資金,設立虹揚投資并增持四川長虹,以此實現股權激勵。
“在市場持續調整的環境下,股票期權或限制性股票的傳統激勵方式面臨變數,可能無法達到應有的股權激勵效果?!笔袌鋈耸糠治觯鲇诜€定高管及核心業務人員團隊的考慮,上市公司創新股權激勵方式在情理之中。該人士指出,采用高管受讓或增持股份的激勵方式,公司將不需要支付股權激勵成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典型的案例是,去年12月,橫店東磁終止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已獲授的限制性股票由公司回購并注銷。據公告,該股權激勵計劃實施在2011年、2012年、2013年應分別確認支付成本8724萬元、4237萬元、1994萬元。終止股權激勵計劃將原應確認的股份支付返回利潤,業績得以增厚。(吳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