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據法國媒體報道,朝鮮官方通訊社10月9日宣布朝鮮已成功地進行了該國歷史上的首次核試驗,韓國國家情報部門也探測到朝鮮咸鏡北道地區發生里氏3.58級地震。以下為朝鮮核危機的演進時間表:
20世紀50年代末,朝鮮就已開始了核技術的研究工作。60年代初,朝鮮建立了“寧邊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蘇聯培訓了部分核技術人才,并引進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應堆,至此,朝鮮的核技術研究初具規模。經過30多年的努力,朝鮮相繼建成了6個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堆、6座鈾礦、3座二氧化鈾轉化廠、1座天然鈾燃料元件制造廠、1座核電試驗堆和1個核廢物貯存場,國內已探明可開采的鈾儲量達400萬噸。
1985年12月,朝鮮在前蘇聯的壓力下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定,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設施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其檢查。
1989年,美國衛星照片顯示朝鮮寧邊設施有一個核處理工廠。美國指控朝鮮積極尋求核武,朝鮮否認了這一指控。
1991年12月31日,朝鮮同韓國在板門店草簽了《關于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
1992年1月30日,朝鮮在維也納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簽訂了全面保障監督協議。2月19日,朝韓兩國總理在朝鮮北南第六次會談中,分別宣讀了由金日成主席和盧泰愚總統批準的《北南和解、互不侵犯與合作交流協議書》及《關于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4月9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九屆三次會議批準了朝鮮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簽訂的全面保障監督協議。5月25日,一個由7名成員組成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團抵達平壤,開始對朝鮮進行為期兩周的核調查。
1993年3月12日,因美國和韓國繼續進行“協作精神”聯合演習,同時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檢查朝鮮軍事設施,朝鮮宣布3個月后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6月2日至11日,朝美第一次正式會談在紐約舉行。雙方在4輪會談后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保證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保證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和平與安全,互相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支持朝鮮半島和平統一。朝鮮宣布暫不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1994年7月8日至8月12日,朝美在日內瓦舉行第三次正式會談。雙方在聯合聲明中指出,朝鮮愿意用輕水反應堆替代現有的石墨減速反應堆,而美國承諾向朝鮮提供一座輕水反應堆,并將向朝方提供替代能源。10月21日,朝美兩國在日內瓦簽署了關于朝核問題的《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朝鮮同意凍結其核計劃,美國將負責在大約10年時間內為朝鮮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兩座1000兆瓦的輕水反應堆;在輕水反應堆建成前,美國將同其他國家一起向朝鮮提供重油,作為能源補償。
1998年11月,美國要求無條件視察朝鮮寧邊地區的“地下核設施”,以證明朝鮮沒有違反1994年的核框架協議,但朝鮮要求在允許美方視察前必須給予3億美元的補償。
1999年1月,朝鮮不再堅持要現金補償,表示美國可以用3億美元的糧食補償,但都遭到美國的拒絕。直到3月中旬,美朝才就檢查事項達成協議。5月中旬,美國的專家小組對朝鮮的“可疑地下核設施”進行核查,沒有發現朝鮮違反核框架協議的證據。5月31日,朝鮮再次宣布將退出1994年與美國簽署的核框架協議,朝鮮半島形勢又趨緊張。
2002年10月3日至5日,美國負責東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朝鮮?;貒?,他向政府匯報說,朝鮮向他承認了沒有停止發展核計劃。不過關于凱利的說法雙方一直各執一詞。11月14日,美國正式宣布,由于朝鮮沒有履行1994年朝美核框架協議,決定從12月份開始中止對朝供應重油,并希望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的成員國也停止向朝鮮供應重油。11月2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決議,要求朝鮮放棄核計劃,開放“所有相關設施”,并接受核查。決議還要求朝鮮在2003年3月之前提供其對核問題采取立場的文件,以便國際原子能機構決定下一步采取的行動。12月22日,朝鮮宣布已開始啟封其被凍結的核設施并拆除監測核凍結的攝像機,以啟動電力生產所需的核設施。
2003年1月10日,朝鮮常駐聯合國代表樸吉淵說,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已成為美國執行其反對朝鮮的政策的工具,朝鮮因此被迫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舉行了三方會談。朝鮮在會談中曾提出同時消除美朝安全疑慮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要求美國作出回應。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參加的關于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
2004年2月25日,朝核問題第二輪六方會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第二輪會談不僅討論了實質問題,還明確了采取協調一致的步驟,發表了首份主席聲明,確定了下輪會談的地點和時間,以及成立工作組推進會談機制化。6月23日至26日,朝核問題第三輪六方會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會后公布的主席聲明說,各方授權工作組盡早開會,具體確定以無核化為目標的第一階段措施的范圍、期限、核查以及對應措施,并以適當的方式向第四輪六方會談提出建議。
2005年5月,朝鮮宣布從核反應堆內取出8000根廢燃料棒,并稱由于美國布什政府2002年12月撕毀了以提供輕水反應堆為核心內容的朝美框架協議,并以核武器對朝鮮進行威脅,朝鮮重新啟動了根據框架協議凍結的5兆瓦核反應堆,并恢復了5萬千瓦和20萬千瓦核反應堆的建設工作。9月13日-19日,第四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9月19日,與會各方一致通過《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 ,就解決朝核問題達成六大共識。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并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這一共同聲明標志著解決朝核問題邁出了重要一步,朝核問題已被納入和平解決的軌道。11月9日-11日,第五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重申了9月19日共同聲明的內容。12月6日,朝鮮威脅稱,如果美國不取消對朝鮮經濟制裁,朝鮮將不會重返六方會談。
2006年7月6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證實,朝鮮確實發射了導彈,但此舉是朝鮮“加強自衛國防力量的軍事訓練的一部分”,與旨在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六方會談無關。朝鮮通過對話和協商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的決心“至今沒有變化”。
7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5個成員國一致贊成的方式通過了關于朝鮮試射導彈問題的第1695號決議。朝鮮外務省7月16日發表聲明,強烈反對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有關朝鮮試射導彈的決議,表示朝鮮將不受這一決議的任何約束。
10月3日,朝鮮外務省受權在平壤發表聲明,宣布朝鮮將在科學研究領域進行核試驗,并表示朝鮮決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
10月9日,朝鮮正式宣布該國已經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核試驗。(作者:昆侖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