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除了將美國公司介紹給中國之外,美國政府還未打算向中國提供更進一步的幫助,使后者更容易地獲得清潔能源技術來改善地區環境。
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薄希金(David Bohigian)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清潔能源技術從美國向中國的轉移純粹是市場行為,如果中國用戶認為美國公司的技術轉讓費用太高,美國政府對此也無能為力。
2007年4月18日開始,薄希金帶領由16家美國公司組成的新能源技術貿易代表團對印度和中國進行訪問,這個貿易代表團的目的是為通用電氣和杜邦這樣的美國清潔能源業技術的掌握者尋找亞洲商機。
此次來華的美國公司帶來了包括太陽能、節能建筑材料、潔凈煤、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在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這些技術都是迫切需要的。
但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財力狀況導致研發和購買能力有限,這將使中國獲得清潔能源技術和改善環境狀況的過程變得緩慢。
2006年1月,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姜偉新在悉尼參加“亞太清潔發展和氣候新伙伴計劃”啟動會議時曾呼吁,希望發達國家在與發展中國家進行清潔能源技術轉讓方面提供優惠的條件,使發展中國家“買得上,用得起”。
但薄希金25日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關于“美國是否應以更低廉的價格向中國轉讓技術以改善地區環境”問題時表示,美國公司和中國公司在做生意的時候是根據市場規律來操作的,技術轉讓的價格也是基于市場的供需關系來決定的。
薄希金25日還強調了對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關切。他表示,清潔能源技術都是高科技,公司在研發上有大量的投資,如果知識產權在合作過程中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對于美國公司將是很大的損失,這是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開展合作時最大的擔憂。
他說,如果中國政府能夠采取措施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降低技術轉讓價格可能是有幫助的。(來源:國際能源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