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新途徑,創造高效能
[ 2008-03-07 19:53 ]

——世行能源專家為中國支著兒

英文《中國商業周刊》3月7日報道: 進入新千年,全球能源價格不斷上漲,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成為困擾全世界的新課題。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對于全球三大發展中能源消費國中國、巴西和印度尤為重要。為此,世界銀行今年二月出版了《能效融資:巴西、中國、印度的教訓及其他》(Financing Energy Efficiency: Lessons from Brazil, China, India and Beyond)一書,對這三個國家過去10年能效發展的經驗教訓進行分析解讀。

該書的主要作者、世界銀行能源經濟學家鮑勃?泰勒(Robert P. Taylor)為《中國日報》特意撰寫了一篇文章,探討如何找到提高能效,創造節能中國的途徑。英文全文將刊登于星期一的《中國商業周刊》總第23-354期。中文全文如下:

中國領導人非常明智,他們反復強調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性。從資源利用的趨勢來看,在類似中國這樣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諸多國家上世紀所采納的資源密集型發展模式已經無法保障人們高品質的生活。全世界很多人都處于討論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的階段,對于中國來講,實實在在地走上這條道路是它長期發展的需要。

中國2006至2010年的能效和減污目標無疑是一個挑戰。像我這樣在提高能效方面進行多年研究的人都明白,要在經濟急速發展的五年之內,將單位GDP的能耗降低20%實屬不易。突破原有的能源浪費模式,創立新的發展模式,這才是確保長期發展以及中國人健康的生存環境的根本出路。

實現中國政府所確立的能效目標需要開發新的途徑和方法。這意味著政府,技術人員、企業所有者、投資者和分散的能源使用者之間將產生新的合作,新的協議和新的商業關系。在過去的五年中,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攜手來自巴西、中國、印度的能效行業經營者和銀行家,就普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展開討論。

這些國家在與環境有關的文化和商貿方面有著顯著的區別。但是他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就是如何更好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這三個國家都有大量具備可行性且可以營利的能效工程項目,但很多都尚未完成。降低運營成本的機會敵不過那些提高產量和市場份額的機會。節能的機會散布在成百上千的企業和家庭之中。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將這些工程項目的投資打包整合,配送給需求者,那么這期間的交易成本等都會居高不下。

中國一直致力于通過政策和法規來提高能效。叫停污染嚴重和能耗過高的項目,以及關閉能效低的小企業,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政府的政策和法規對那些在未來幾年內將被使用的新設備、新工具的設計和銷售,影響更為重大。消費者購買新車、新房、新的器具,開發商建造新的商務社區或者工廠,他們多多少少都會關注未來的能源消耗成本。但是能耗成本僅僅是人們作決定時所考慮的一個方面,它并沒有像實際支付的價錢、方便程度、位置等一些標準那樣受人重視。對汽車,器具,房屋,以及其他工業設備規定新的能效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變化的發生。

對提高現有設備的能效進行投資是可以贏利的。挑戰在于如何尋找出可以發掘其現有潛力的方法。其中一個前景樂觀的例子是中國正在出現的能源服務產業。這些尋求利潤的企業為其他公司發掘、設計和實施能效工程。很多能源合同管理的參與者等等都成了這些能源服務企業的目標客戶,但如果能源節約的效果沒有具體化,那客戶將不必支付投資成本。2006年中國能源服務企業的投資額達到2.8億美元,而且這一數字在不斷增長?,F在,中國的一些銀行也開始提供專門的能效貸款項目,以達到使節能項目更好實施的目的。

這些行之有效的新途徑和新手段,包括實施有力的能效法規,發展節能項目的打包和配送體系等等。如果能將其制度化,那市場的力量就會自然驅動能效的提升。

我最大的希望是中國通過廣泛的努力達到其五年的能效目標,而這一目標的達成將為新途徑和新手段的涌現打下基礎,從長遠來看,將帶來更大的效益。

(中國日報《中國商業周刊》總第23-354期 2008年3月10日-16 星期一)

(翻譯 于田雨 )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