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密碼 注冊
訂閱手機報國際 中國 博覽 財經 汽車 房產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親子 社區 專題
中國日報 中文國際 頭條國際 國際快訊 軍事臺海 精彩圖片 國際博覽 奇聞奇觀 科學探索 歷史揭秘 國際財經 中國經濟 消費旅游 能源在線 外交講壇 獨家策劃 風云對話 中日論壇 評論 特稿 新聞匯總 海外看中國 E-Weekly

國際政要應學卡梅倫“練中文”吸引中國微博粉絲

2013-12-05 05:42:4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看世界+加關注 打印 發送 字號 T | T 我來說兩句2311人參與)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12月4日出版的《中國日報》刊登了駐歐盟分社首席記者付敬的分析文章,認為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的中國之行通過微博與用中文與民眾互動為國際政要樹立了榜樣。

以下是文章的中文譯文。

卡梅倫結束中國之行回到倫敦后,讓他吃驚和高興的可能不僅僅是簽訂的巨額雙邊經貿合同,還有在剛開的微博里認識的新朋友向他提出的無數問題。

很久以來,我一直在觀察外國政要如何在微博里與中國粉絲(有時數以百萬計)互動。他們的公關團隊幾乎每天都上傳英法文和其他語言版本的日程表、演講和花絮。然而這些獨白實在無法吸引粉絲互動。

所以我遺憾地得出結論,這些外國政要試圖通過微博拉近與中國普通民眾的距離的各種努力幾乎都近乎失敗。

卡梅倫是微博社區的新手,他和他的團隊卻脫穎而出。

到12月3號,卡梅倫僅僅發了7條微博。幾天前他開始使用微博這個社交媒體工具,其中三條是為訪華預熱。所有的發帖都用了中文,其中兩條是中英雙語。內容方面,所有發帖都簡單、原創并且配圖,而不是官方文件、行程表和演講??穫惿踔敛槐苤M地發了兩條“廣告貼,”為瞄準中國新富的英國汽車制造商路虎做宣傳。

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的團隊試圖創造與粉絲對話的可能。他的最新跟帖之一是要求粉絲留下問題,他說他離開中國前會回答。通過這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卡梅倫微博粉絲數量一周內超過了20萬,大約分別相當于《衛報》和《金融時報》當前的發行量。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歐盟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在2011年開了微博,有超過300萬粉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Christine Lagarde的粉絲數量超過350萬。雖然她的粉絲數量高得驚人,但這位法國女士還是固執地用法文和英文在中國微博樹形象。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長Christianan Figueres也開了微博,有45000個粉絲,但她和她的團隊在中國人為主的社交媒體圈子里討論氣候變化這么復雜的問題時似乎從不用中文。

那就難怪卡梅倫能在微博里贏得大量粉絲了。雖然到周三為止他仍未回復逐漸攀高的留言數量,但是粉絲的反饋已經非常積極??穫惖淖钚乱粭l跟帖已被分別評論和轉發20000多次,這是一個使用Facebook和Twitter等西方知名社交媒體難以企及的數字。

上個月范龍佩在北京參加中歐峰會時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他的團隊發了幾條關于和中方領導人會面的微博,但轉發和評論量都不超過10次。范龍佩也用中文發了幾條短評和信息,回復量仍然很低,考慮到他巨大的粉絲數量,他用中文的努力只是他在社交媒體溝通方面取得的些許進步。

范龍佩在最新的發帖中歡迎卡梅倫使用微博,鼓勵他向自己學習,在多媒體社區中多交中國朋友,促進中歐關系的發展。鼓勵歐洲領導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普通中國人建立關系,在這方面范龍佩很正確。

但實際上,范龍佩和其他政治家更需要學習卡梅倫。社交媒體具有開放、實時和交互的特點,但同時政要和他們媒體團隊也需要謹記新聞規律--內容為王。另外,為了證明對受眾的尊重,他們必須使用大多數受眾使用的語言,否則就是雞同鴨講。

因為卡梅倫團隊在微博社區同中國人打交道展示了還算職業的簡單技巧方,我也成為了他的粉絲。

我在微博上用中英雙語給英國首相發了一個問題,問他如何保持這種順暢的中英溝通趨勢而避免因為他的失誤、乃至錯誤而影響兩國關系。

如果我能收到他來自倫敦的答復就證明社交媒體確有互動功能。

(作者付敬系中國日報駐歐盟分社首席記者 歐盟分社實習生李曉菲翻譯)


編輯:中文 標簽: 卡梅倫 微博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24小時新聞排行
精彩熱圖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