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制造了就業期望落差

唐志順繪


2007年考研硝煙剛剛散去,又將迎來畢業生找工作的高峰。

日前,筆者進行了一項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調查,正在擇業的畢業生對第一份工作起薪期望是每月1500元,而同一所大學里的大一新生,對未來的起薪預期則為每月3000元左右。

與此同時,近日北京一項對高中生職業預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畢業生起薪只有1000多元的現實背景中,北京高中生能接受的最低月薪為2800多元。

顯然,無論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畢業之前都處于“夢想”之中。而只有正面臨畢業的學生,才體會到夢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這種落差,不但影響學生的正確擇業定位,也影響其未來職業發展。而造成這種就業落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畸形的成才觀灌輸。家長、學校和整個社會,從小都會給孩子灌輸一種觀念:只要上了大學,讀了名校,前程就十分光明。于是,學生們也會天真地把讀書、升學與就業聯系在一起,卻很少思考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等到畢業,當他們按心中期望的“前程”去找工作時,失望往往難免。

其次,迷失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都竭力給子女提供無憂無慮的生活條件,希望其一心讀書。但在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不會懂得掙錢之難和生活不易。當他們搞一次小型聚會就用去三五百元,買一件衣服要上千元時,自然會想,只有3000元的起薪,才夠一個月的開銷。

第三,虛假的就業景象宣傳。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并不樂觀。然而,在招生宣傳冊上,一些高校往往會說本校的就業率高達95%,而真實簽約率可能遠遠達不到。虛高的就業率,往往是將所謂靈活就業、隱性就業擴大后得到的。而相當一部分學生,被這些用數字撐起的假象迷惑,盲目樂觀。

大學生就業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對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很有“殺傷力”。解決這一問題,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又不能指責他們期望過高、好高騖遠,社會應給大學生真實的信息,不然,被教育吊起的過高回報胃口將影響教育以及受教育者健康發展。(熊丙奇)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y
 
 
 
 
 
 
 
 
 
     
 
 

 
 
《一曲銷魂》: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  
《皇家賭場》(精講之六)  
研究:陰柔的男人更忠誠  
麥當勞要漲工資了!  
女孩的心思誰能猜:Suspended from class  
英語點津最新推薦
“異性戀”說法多
 
Greetings 打招呼  
生在秋天比春天活得長?  
約定時間常用表達  
第一次約會
 
 
 
 
 
形容人有“親和力”都有哪些形容詞?  
“低生育,素質好,男女都是寶”,怎么譯為好?請教高手!  
請問“老鄉”這個詞怎么翻譯?  
C-E: how to say "路盲"?  
各位,“相親”英語怎么說?  
指紋上的ridges and loops是什么意思?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