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Language Tips > Campus > Edu News  
 





 
高校如何"自救"緩解就業難
[ 2007-03-14 13:58 ]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劉云伶、高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就業難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一些全國人大代表認為,在就業難持續困擾大學生時,就業難題日漸在被視為“皇帝女兒不愁嫁”的研究生群體中顯現,并非擴招“惹的禍”,而是高校相關招生、教學、管理及服務等發展滯后導致的“綜合征”。

精英人才也遇就業寒冬

“如果說大學生就業難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必然結果,那么,當作為精英人才被培養的研究生也為就業頭疼,不能不引起高校和教育部門的反思?!币恍┤舜蟠碇赋觯瑥拇髮W生到研究生,就業難在擁有更高學歷的人才身上出現,令他們深感憂慮。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忻州市委書記張建欣說,研究生擴招緩解了本科生就業壓力,卻加重了研究生就業競爭。2003年起,高校研究生就業出現了以往不曾有的“嚴峻”形勢。幾年來,研究生求職過程中,往往是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競聘一個崗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求職意向看,畢業研究生仍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鐵飯碗”為主,就業選擇的單一,客觀上造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導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碩士研究生的需求逐漸趨于飽和。北京一所大學人事處負責人介紹,早在2004年,學校只提供不到50個研究生就業崗位,卻有600名左右的研究生前來應聘。

就業難題的逐漸凸顯,使很多學生家庭、特別是農村學生家庭陷入困境,培養一名大學生、研究生的“性價比”之低,令一些家庭和學子開始對上大學望而卻步。

“在西部的一些農村地區,培養一個大學生很不容易,會把不少家庭拖在貧困線上?!痹诮逃龖鹁€工作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劉中慧說,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是城鄉家庭和社會資金的巨大浪費。對大學生個人來說,不僅有長達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人生時間投入,而且還有家庭巨額的經濟負擔;對社會來說,教育投資是政府財政支出中很重要的一筆,如果一個大學生在接受教育后找不到工作,這意味著國家對他的教育投入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

高?!吧碜庸恰比踉谀睦?/STRONG>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少人歸咎于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擴招。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兩會期間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認為,不能簡單地把“就業難”和擴招劃等號。

“我認為現在就業問題不是因為擴招引起的,因為這些孩子遲早都要就業,只是讀完大學就業,還是不讀大學就業的問題?!敝軡f,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長,“但并不意味著大學生太多了,就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來說,還是太少了。”

很多對此觀點表示認同的人大代表分析認為,造成大學生乃至研究生就業困境的更主要原因,是與高校人數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已嚴重不適應的高校教學、管理等一系列機制分不開。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總工程師許健民說,大學生和研究生數量大幅增加,而真正有資歷帶研究生的導師數量沒有增加多少。很多碩士生導師一人帶十幾、二十多個研究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對研究生進行細致的輔導,過去家庭式的教育也變成了“飯桌會議”,造成研究生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許多學生高學歷、低能力,無法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正因為此,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后重新到職業學?!盎貭t”,以增強專業知識和技術。

同時,高校學科設置不合理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大原因。全國人大代表任正隆認為,我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但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結構、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已嚴重滯后于培養目標的調整,使許多高校畢業生難以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此外,一些人大代表認為,高校對研究生就業的管理缺位也難辭其咎。多數高校將目光聚集于本科生就業,認為研究生“不愁嫁”,導致研究生就業培訓、信息提供及就業指導嚴重不足。目前僅有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少數高校對研究生開展過此類培訓。

誠然,擇業期望值高、依戀“鐵飯碗”等因素也是影響研究生就業的“瓶頸”。在文科類專業的研究生中,這種現象尤其明顯。一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研究生告訴記者,他們班上的研究生就業時只盯著公務員或高校教師,根本沒人想去企業。

高校如何“自救”以緩解“就業難”

“與其一味抱怨擴招,不如抓緊時間調整教學、管理等步伐,盡快治愈高等教育發展滯后導致的‘綜合征’。”人大代表認為,高校大學生、研究生就業不是孤立的問題,各高校和教育部門應從多方面著手進行自我治療,以緩解就業難題。

“高校應改革專業與課程結構,以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重大變化?!痹缭冢玻埃埃茨?,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周洪宇就提出,高等教育必須加強和革新與職業界及社會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必須對勞動力市場、新的就業領域和形式的出現采取相應的和積極主動的態度,改革專業與課程結構;允許職業界的代表參與高等院校的管理,讓學生和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在國內外實習鍛煉,增強高校畢業生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

許健民分析說,作為研究生的培養方,高校應建立完善的培養機制,增強導師力量,加強對研究生管理,以保證研究生質量。同時,學校還應加強研究生的就業培訓和指導,提升研究生求職技能,增強研究生對就業形勢和社會需求的科學認識。比如,可在研究生中做一個詳細的調查,知道研究生希望得到什么樣的幫助,指導學生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輔導,找到就業優勢。

張建欣認為,政府可加大對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的投入,運用財政手段提高畢業研究生的工資待遇,盡可能縮小與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的差別,增大對畢業生的吸引力。

對研究生本人而言,代表們認為,該剔除“跳板”心態,讓自己真正成為高素質人才。部分學生把讀研的目的狹隘地理解為高薪高職,以研究生文憑為找個好工作的跳板,誤解了研究生教育作為精英教育的初衷。有些研究生讀研期間不夠刻苦,虛度光陰,畢業時體現出來的水平甚至不如本科生,有的連簡單的報告都無力完成,更無法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立足。

來源:新華網

 
 
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48小時內最熱門

     

本頻道最新推薦

     
  各種各樣的“麻”
  為什么肥皂泡會粘在一起?
  兩會熱詞:“審議”
  “如履薄冰”怎么說
  “皮包骨頭”怎么譯?

論壇熱貼

     
  How to translate "桃花運" into English?
  挑戰什么性感"尺度",這個尺度怎么翻?
  請問娛樂圈流行的"潛規則"怎么翻啊?
  國美廣告 Go Home
  溫總理署名文章
  “吹?!保袄P系,走后門”怎么翻譯?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