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建新校區負債"零增長" [ 2007-04-17 10:14 ] 1500畝的土地上要新建35萬平方米校舍,預算13億元,相當于學校3年的全部收入,選擇一次到位還是漸進投入?面對“十五”期間學校動用資金最大的新校區建設單項工程,東華大學決策層達成共識:學校發展必須從長計議,因此選擇“一次規劃、分期建設”是能最大化體現效益的方式。
東華大學校長徐明稚告訴記者:“高校間不必盲目攀比,要依據自身的傳統、優勢和特色,正確認識‘盡力而為’與‘量力而行’的關系,這才是向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徑?!?
在“管理興?!崩砟畹囊I下,學校認識到,潛力雖無處不在,但效益顯現需要未雨綢繆。東華大學新校區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而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學校實際付款為9億多元,其中5億元靠校區置換,3億元靠校內資金周轉,近1億元靠銀行貸款,2005年末的銀行存款余額和借入款余額均與2000年末持平,實現5年負債“零增長”。這些充分說明,該校是靠充分利用有限的投入增長和有效盤活資產的存量分配來實現效益最大化的。
在徐明稚看來,注重效益是高校在實踐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當前高校特別要防止的傾向就是爭經費興趣盎然、不遺余力,管經費卻興趣索然、漫不經心,不講投入產出比”。為了真正提高運行的效率和效益,東華大學自2001年起圍繞體制和機制著手進行了一系列變革。
學校首先實行了相對集中的財務管理體制,資金、核算和各類賬號都收歸財務處集中管理。采取這樣的體制既有利于資金的統一調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學校經濟活動的規范管理,凈化學校的經濟環境。其次,實施財權與事責對等原則。學校擴大了下達院系經費的總量和相應的統籌安排權,目的是讓做事者有相應的經費,并且可以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決定經費使用的方向和方式。這一做法所要的是財權和事責的統一,提高學院當家作主的意識,向統籌安排要效益。再次,采取統分結合,使學校集中力量做大事。學校一方面逐步擴大下達學院自主經費安排的比例,另一方面將留在部處的經費形成學校專項,集中力量做大事。部處擬訂的經費分配方案必須經校長辦公會審定通過后方能實施,學校在放權的同時,必須實施適度的審核和監管。
制度保障學校良性發展的關鍵是進行嚴格的“剛性”預算。學校良性運行在財務上的表征就是量入為出,不搞赤字預算,而健康財務狀況的關鍵是堅持預算的“剛性”原則,特別是當出現“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情況時,維護預算嚴肅性至關重要。由此,學校從2002年起規定,除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外,一切活動必須嚴格受到預算約束。(記者 沈祖蕓)
來源: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