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課程未通過補考,沒有修滿學分———
現在本來應該是高校畢業生懷揣畢業證書高高興興離校的日子,但首都經貿大學有161名學生不得不做出另外的選擇。
該校已有近20名學生選擇了拿結業證離校,有140多名學生選擇了“延長學籍”,再讀一年“大五”。
因有“掛科”未修滿學分,他們不能畢業。
■事件:最后清考160人不能畢業
上周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屆畢業生畢業典禮在豐臺校區舉行。該校今年的畢業生應該是2275人,但參加畢業典禮的只有2100人左右。因為有160名學生因未修滿學分沒有畢業不能參加畢業典禮,這一數量占畢業生總數的7%。
其實,這些不能畢業的學生在一個多月前已經知道了這種結果。
5月中旬,學校為所有四年期間有掛科的應屆畢業生安排最后一次補考,學生稱之為“清考”。他們知道,這是他們能否畢業的最后一棵稻草,如果能順利通過考試科目,就能幸運地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高高興興地就業。但如果一旦有一科再“掛”了,那就不得不面臨一種痛苦的選擇。
6月7日,學校發布了畢業生“清考”成績。不幸的是,仍有160多人未能通過。也有一種說法是共有500多人參加“清考”,200多人未過,但學校最終向記者確認是161人今年不能畢業。
這一結果引起了一些“再掛科”學生的強烈不滿。因為他們覺得,最后一次“清考”一般應該只是走個過場,學校會放學生一馬。沒想到,又有這么多的人沒過,去年不能畢業的學生100來人,今年抓的力度太大了。還有一個原因是,161名學生中的相當一部分已經找到工作或考上了研究生,如果學校不讓畢業怎么辦?
后來,有一些未能通過“清考”的同學找學校領導,希望學校能網開一面,但是沒有改變。
■進展:100多人選擇“留級”
首經貿學生處處長孫昊哲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能畢業的學生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拿結業證離校,一是延長學籍,再學一年?!艾F在已經確定的是15人選擇了拿結業證離校,有5名學生還在考慮;另有140多人已選擇了延長學籍。”
如果他們在下一學年里順利通過“掛科”的課程,明年這個時候他們也能參加畢業典禮,拿著畢業證和學位證跨出校門。而現在,他們只能念一年“大五”?!叭绻髂戤厴I時還有掛科,可允許再延長一年學籍,但在校第六年還通不過就只能結業了。”孫昊哲說。
據介紹,去年首經貿共有107名學生未能畢業,其中94名學生選擇了延長學籍暫不畢業。到現在已經有70多人通過了全部考試拿到了畢業證。
“留級”的學生并不是非要跟下一屆的同學跟班就讀。孫昊哲介紹說,學校一般會給這部分學生單獨編班排課,對于已經學過的課程或者他們覺得自學可以通過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不來上課,只要能考試通過就行。“學生的自由度是比較大的。”
■交鋒:學校的責任VS學生的問題
“學校平時管理不嚴,不多提供幾次補考機會,到畢業‘清考’時突然發難,這不是坑人嗎?”一些不能畢業的學生抱怨。
有學生認為,學校的制度確實不合理,課程也不合理,有的同學都考上研究生了,而本科卻不能畢業,學校應該反思自己的錯誤。
孫昊哲認為,學?,F在普遍實行的是彈性學制,學生可以在3至6年完成學業,部分學生四年內完不成學業到第五年畢業很正常。
另外,按照首經貿的考試制度,每一門課都有三次考試機會,課講完有一次期末考試,如果沒通過在新學期開學后有一次補考,如果還沒通過在臨畢業前可參加最后一次補考,也就是學生們所說的“清考”?!案咝R欢ㄒ男凶约旱穆氊?,不能把不合格的畢業生送到社會上去?!睂O昊哲說。
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學生不能畢業?孫昊哲并不認同擴招后學生質量下降的說法?!笆捉涃Q現在每年的錄取分數都在攀升,在市屬高校中基本是最高的。不是寬進嚴出,而是嚴進嚴出,生源質量并沒下降。”孫昊哲認為,一些學生受社會大環境影響比較大,比如有的學生炒股、做生意、迷戀網絡,還有一些人是因為自我約束、學習能力等問題。
孫昊哲認為學生考試不及格怨學校平時管理不嚴是一種“孩子埋怨父母”的心態。“都是年滿18周歲的成年人了,不能靠老師整天看著。學校的考試制度和管理制度都很完整,學生應該學會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網上爭論
支持學校方居多
首經貿的畢業風波在網上也成了一個熱點話題。
一方網友認為:不好好學習,就是不能畢業,大學生文憑不能如此好拿啊,高等教育不能眼看著就這么給毀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質量,學生不能只為混一張文憑而不顧它的含金量。嚴重支持首經貿的做法。
有網友認為:“舉雙手贊成寬進嚴出,否則中國大學生的質量實在太差了?!薄斑@些沒畢業的大學生,你能怪誰,只能怪自己,大學不是批發畢業證的。”
另一方網友的觀點是:首都經貿大學做法太殘忍,寒窗多年不易,學校平時管理不嚴,畢業“清考”時突然發難,要管也該要早點管,何必拖到最后,這完全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也有網友認為,學校此舉是為了賺錢,因為學籍保留一年,不管學與不學都要向學校至少交5000元學費。
首經貿一學生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吧里留帖說“我雖然沒參加清考,可我也覺得學校的行為讓正常人無法理解!平時不重教學質量,出了事全怪在學生身上,你們的責任感都哪兒去了?!”
記者調查
不同高校政策各不相同
一般會給兩年補考機會
記者采訪北京多所高校了解到,對于該畢業了還修不滿學分或有“掛科”的學生每所高校都存在,各高校采用的政策各不相同,但學校一般都會給學生一至兩年再補考的機會。由于高校普遍采用彈性學年制,四年畢不了業并不是一件新鮮事。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并不在畢業前組織全校的“清考”,而是采取未雨綢繆的做法。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學校每學期都要給每一名學生一份學分成績單,成績單上會羅列學生還差多少學分,哪些科目沒通過。這樣可以有三個學期的時間提前提醒考生抓緊補修,大四下學期有最后一次提醒,臨畢業前系里會安排一次補考。如果還有“掛科”,那就“對不起了”。“學分修不夠肯定是沒有畢業證的。每年大概有2%的學生因修不滿學分當年拿不到畢業證?!倍庥嘘P負責人表示,但學生可以先就業,兩年內來學校補考。
差學分比較少的,比如差兩三個學分的學生在畢業一年內可以補考,通過后可以補發畢業證和學位證。而一年以后再考的就只能拿畢業證。
而北京物資學院等高校則是另外一種做法。畢業前對“掛科”的學生組織一次補考,如果還有沒過的兩年內可以來學校補考,考過后才能發證書。據介紹,由于學校嚴把關口,物資學院有一年未畢業學生達到8%。還有的高校是以差學分的多少來區別對待。如果差15個學分以上,就只能留級再學一年,如果15學分以內可以先就業,下一年再來補考如果三次考試機會都不夠,還要多少次?
北京農學院每年不能畢業的學生較少,因為學校要求當年沒通過的學生第二年再重修該課程,所以到畢業時大部分學生不再有“掛科”。
但學校的共同的做法是:修不滿學分不發畢業證。(記者閆建立)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