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幫學生海外實習
南開大學的扈豪是天津第一個通過AIESEC(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出國實習的學生。他從2006年的7月份開始,在德國郵政網絡集團全球總部實習了6個月,該公司是德國第七大公司。
“因為我是第一個去爭取的,競爭者比現在少很多,只參加了該社團的一個面試,和對方公司兩輪的面試,就獲得了這個機會?!膘韬涝谀羌夜救蚩偛康呢攧湛刂撇块T工作,主要負責公司全球的轉移計價和完成一些管理會計的報告,這正好是他所學的專業。讓扈豪感到幸運的還不止這些,對方支付的工資足夠他在德國生活,而且還有一些旅行的費用。
目前,像扈豪一樣通過AIESEC獲得出國實習機會的學生越來越多。成立于1948年的AIESEC是全球最大的學生組織。它旨在為青年人提供發掘自我潛能的機會,并通過培養青年領導力的方式對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這個國際學習平臺運行的國際實習生交流計劃,每年為4000多名學生提供跨文化工作的體驗。在中國,AIESEC網絡已經覆蓋了8個城市的20余所一流高校,每年能夠提供超過300個的國際實習機會。普華永道、西門子、殼牌、吉百利等知名企業都是AIESEC中國的親密合作伙伴。
復旦大學AIESEC協會會長周世駿介紹說,通過該協會出國實習的學生比較多,實習的機會也分為發展型實習、管理型實習和技術型實習。實習機會的確認需要得到申請人和接受方雙方的認可。
2006年夏天,上海的大學生楊麗娜參加了AIESEC 的PROJECT ONE W ORLD
項目,在印度度過了一個半月。在那里,她為當地兩所學校的孩子們講解中國文化,一起工作的還有來自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實習生。
“我們帶了筷子教他們怎么用,還教他們剪紙……印度的孩子對中國不太了解,就像我們對印度不太了解一樣。”楊麗娜覺得中國和印度比較像,面臨的問題和所處的狀態差不多,“孟買就像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據朋友介紹,孟買的目標就是上海?!?
“印度人更尊重自然,他們連蚊子、蒼蠅都很少打死,只是轟走?!碑斎?,在印度的一個半月里,讓楊麗娜感受更深的還是印度人的熱情。實習期間,她高燒39度,當地學校的老師一直很照顧她。平時,學校的老師一有空就陪來自中國的學生出去逛,甚至直接給中國學生的卡里加錢。
“從印度回來以后,就習慣一個人出去旅行,那種背包走在路上的感覺很好。”楊麗娜說,“在印度時,當地的朋友對我們說‘nice people meet nice
people (好人遇好人)’,這句話讓我特別感動?!被貒螅瑮铥惸纫粋€人走了很多地方,她說:“經常會得到熱心的幫助,我也越來越多地幫助別人?!?
全國各地的高校中,類似于這種利用暑期到國外實習的項目還有很多。ASSE就是其中之一,和AIESEC一樣,ASSE也是一個國際性的非營利組織,專門組織國際大學生暑期到美國企業帶薪實習。
利用暑期出國出境,以“半游半學”的方式度過假期已經成為很多大學生的新選擇,出境交流的形式也日漸多樣。
有一些大學生自己通過旅游去國外。在天津上大學的李凡家在濟南,今年暑假,他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歐洲10日游。
“我特別想去看看歐洲的大學,比如德國的海德堡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這些名校,但是旅行社沒有這樣的國外大學游項目。我們去了之后準備‘脫團’,自己去看一下。”李凡說,自己確實想畢業后申請留學,這樣的暑期旅游也算是提前的預習。
不過,像李凡這樣自己出錢去國外大學參觀的,需要家里的財力支持。
小婧暑假去了香港,期末考試還沒結束就已經離開學校。在香港,小婧每天都會更新自己的博客,寫在香港的見聞:聽講座、和報紙的主編座談等。小婧在游歷香港之后還要前往北京和上海,在這個過程中和其他高校的伙伴一起完成調研項目。
像小婧這樣,在游學的同時開展調研、交流的活動近年來也逐漸增多。比如,“斯坦福學生論壇”就是組織中美兩國的學生一起座談,并且邀請相關領域的知名人士參加。討論的議題由學生自己確定,多數是當下的國際熱點問題。
(記者 李新玲 實習生 李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