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孔孟學做菜 留學生暑期學漢語
留學生們在學習漢語

卜愛麗
暑期,哈爾濱又迎來了一批批短期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在學習語言的背后,不同的人學習漢語有不同的目的。有的為了研究儒家的思想,與老師一起探討《論語》、《中庸》;有的喜愛中國的飲食文化,一來品品地三鮮和宮爆雞丁,二來學做幾樣拿手的中國菜;有的對中國的京劇感興趣,雖然還聽不懂京劇的唱詞,卻被京劇的表演和戲裝吸引。當然,最有吸引力的是中國蓬勃的經濟發展實力,來中國邊學漢語邊感受,讓漢語學習變成了一次快樂的旅行。
研究孔孟翻譯《論語》
7日上午,在哈工大留學生中心4樓的一間教室,記者見到了如約而來的美國小伙子丁羅比。
一見面,丁羅比向記者介紹自己,他把名字寫在記者的采訪本上,“丁是我英文的姓,羅比是我學中文時取的中文名字?!绷_比很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出生在美麗的伊利湖邊的克利夫蘭,現在他在俄亥俄州大學讀政治學。羅比的父親是位經銷鋼鐵的商人,母親在家做家庭主婦,他有兩個弟弟,一個讀中學,一個讀小學。
羅比學漢語從大學二年級開始,“高中的時候,我學習過德語,我女朋友是西班牙裔美國人,所以我也跟著女朋友學習了一點西班牙語,但我學習這兩種語言興趣都不大,因為它們與英語區別不大。”到大學選擇外語的時候,有的學生為了看懂日文的卡通漫畫,選擇學習日語,還有的因為伊拉克戰爭,選擇學習阿拉伯語,“我那時有位中國留學生朋友,他告訴我很多中國的文化和事情,我開始對中國入迷,學外語的時候就選學漢語?!?/p>
通過一段時間學習,羅比的漢語水平提高很快,他開始讀很多關于中國的圖書。有一本英國人翻譯的《論語》引起了他的興趣。隨著閱讀的深入,他被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吸引了,今年暑假前,他決定到中國來研究孔孟。羅比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今年6月20日,羅比來到了哈爾濱。
來哈爾濱,羅比的研究還沒有開始,已經有了兩個外號?!霸趤砉枮I的火車上,我與火車乘警聊天,我告訴他我的名字叫羅比,乘警說還是叫蘿卜好,因為我的胳膊比較白,乘警就叫我白蘿卜?!绷_比高興地說,他很喜歡這個外號?!斑€有一次去哈爾濱公園散步,因為我走路特別快,一位中國人說我像小兔子一樣跑。我糾正說,我是大兔子,所以我的第二個外號叫兔子。”
羅比漢語課是一對一地教授,他選的“儒家思想和變遷”專題。在漢語老師的輔導下,他已經通讀了《論語》、《大學》和《中庸》,老師告訴他,要弄懂儒家思想,四書等儒家經典是必須要下功夫讀的。羅比說,他不光認真學了儒家經典,對《論語》還特別感興趣,現在每天都抽出時間來背誦《論語》中的名篇?!盎貒螅覝蕚渲匦路g《論語》?!绷_比一臉陽光地告訴記者。
一個人的“長征”
胡可通是美國紐約曼哈頓大學的高才生,是美國CET哈工大項目的短期語言培訓學生。哈工大CET項目負責人郭寧老師介紹說,胡可通已經是第二次來哈爾濱學習漢語了。他前一次來哈工大是2005年的夏天。
胡可通說他是個中國迷。除了2005年夏天來哈學漢語外,胡可通還多次到過中國,中國的絕大部分省會城市和旅游風景區他都去過。但最重要的一次旅行是在去年,當時,“中國正在搞紀念長征的活動,我對長征到底是怎么回事搞不明白,所以自己一個人跑到中國的瑞金,沿著長征的路線走了一趟?!焙赏ㄐχf,“我不是用腳走,而是在這條線路上乘車,每到一個重要地點就下車進行了解,最后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到了延安?!?/p>
說到這次來哈學習漢語,胡可通說主要還是為了練習自己的聽力和口語,但他也帶來了自己的研究專題——“文化大革命史”。在研究這個專題的同時,胡可通對中國的文學也感興趣,李白、杜甫的詩歌、魯迅和巴金的小說都讀過。對魯迅的《藥》胡可通印象很深刻。
通過學習漢語,胡可通對中國和美國進行過對比,“有一次,一位中國的朋友請我去他家里做客,這是我第一次走進中國老百姓的家。朋友的母親非常熱情,做了一大桌子菜,桌上的盤子有好幾層?!币窃诿绹?,請朋友吃飯不會這樣,“菜不會一次上一桌子,吃了再上,不會浪費?!币虼耍赏ㄕJ為,中國人與美國的文化差異很大,思維的方式也不一樣。
在與胡可通對話中,記者發現他的漢語除了部分漢語聲調發音不很準確外,口語對話都很流利。但胡可通自己并不滿足,每天要堅持寫作業,還要學習20多個生字,“在這學習漢語可比在美國學漢語快多了!”
對胡可通來說,收獲的也不光是聽力和口語,飲食習慣也有了變化?!霸诿绹?,餓了可以隨便吃。而在中國,吃飯要按時,不到時間不能吃。所以美國人吃得多,胖人就多。在哈爾濱,我早上基本上不吃飯,省下一頓留在晚上吃,因為我晚上要學習很長時間?!焙赏ㄕf。
喜歡漢字書法
“竹子”生活在法國,但“竹子”的法國朋友告訴記者她是越南人。
原來“竹子”的父母是越南人,在越戰的時候,父母去了法國,所以“竹子”又成了法國人。
記者覺得“竹子”這個名字很特別,“竹子”說,她的越南名字的意思就是竹子,所以漢語老師給她起漢語名字的時候,就叫她“竹子”。
“竹子”的父親是一名中學老師,母親很少外出工作?!爸褡印庇幸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在法國,我家屬于普通家庭,但生活還可以?!?/p>
“竹子”喜歡漢語是源于對漢字書法的喜愛?!胺ㄎ囊灿袝?,但完全不同于漢字書法,中國書法有時候就像畫畫一樣?!痹诖髮W選學外語課時,一位中國的老師建議“竹子”學漢語,一是“竹子”喜歡漢字書法,另外“竹子”老家在越南,對鄰國中國的文化多一些了解,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其實,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竹子”和她的法國同學學習漢語一樣,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他們在法國學的是國際貿易,現在中國的外貿非常紅火,將來會越來越好。他們希望學好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叭绻赡艿脑?,我想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薄爸褡印闭f。
第一次聽京劇
安明和云信都是第一次來中國。對他們來說,學習漢語后,中國一切都是新鮮的。
云信告訴記者,這次來哈爾濱學習漢語的共有7名法國同學,此前他們在法國已經學了4年國際貿易專業。商品貿易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云信和他的同學們帶著對中國文化的向往,來哈爾濱學習漢語。
安明說,她在哈爾濱印象最深的是看京劇演出?!拔业臐h語還不是很好,演員唱什么聽不懂。但京劇的服裝很好看,特別漂亮。京劇的唱腔也特別,它與中國人平時說話不一樣,但很有韻味。京劇演員臉上的色彩也不一樣,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化妝?!?/p>
除了看京劇,安明和同學們還經常去校園周邊吃中國的小吃,有一道菜大家最喜歡吃,菜名叫宮爆雞丁,“吃的時候大家辣得嘴都麻了,汗也下來了!法國菜有些甜,辣味的菜還是第一次吃!”
學做中國菜
與安明的法國同學不同,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卜愛麗不光是來品嘗中國美味的,她在學習漢語的同時,還要學做中國菜。
卜愛麗的父親在紐約的華爾街工作,母親從事化學研究。她的妹妹是名高中學生。而卜愛麗自己在大學讀英語專業?!拔?0歲的時候,父親給我找了一名中國家教,她教我漢語,還給我講中國的文化和故事,這讓我對中國很著迷?!辈窅埯愓f,“在美國,有很多美國味道的中國餐館,我覺得美國的中國餐館不正宗,一直希望到中國品嘗真正的中國菜。如果能學習做幾道中國菜,那就太好了!”
為了幫助卜愛麗完成她的選題,在漢語培訓的同時,哈工大的老師們為她開設了中國飲食文化課,“知道如何包餃子、包粽子,還學習了炒芹菜。”卜愛麗說,這次她來中國吃到了最好吃的茄子,“美國也有茄子,但做得一點味道也沒有,茄子到了中國那么好吃,簡直不可想像。”卜愛麗說她做得最好的一道菜是“地三鮮”,青椒、土豆、茄子放到一起做,味道美極了。“不過我做得還不很地道,相信會越做越好!”
黑龍江新聞網-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