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亮:期待人生的“第一場雪”
“準大學生”檔案
畢業學校:市培英高中
考入院校:西安理工大學
家庭狀況:父親在工廠做電工,母親在木廠做木工,收入一般
大學費用/第一年:學費+住宿費+軍訓費=6400元
當知道自己被西安理工大學錄取時,黃超亮感到非常高興。為了獎勵他考到理想的學校,姑姑送了一臺手提電腦給他作為禮物,這讓黃超亮興奮不已,他說自己會好好利用這臺電腦來學習。黃超亮的父母還為他存了1萬元,作為他第一學期的費用,包括這學期要交的學雜費用和生活費。黃超亮說,他還有一個弟弟準備讀高中,所以父母供他讀大學還是有一定的壓力的,上西安讀書他會盡量節儉一點。
黃超亮報考的三個志愿,學校都在西安,他說,自己實在太喜歡西安這個文化歷史名城,所以對于去西安上學非常向往?,F在,愿望終于實現了,黃超亮9月4日就要到學校報到。黃超亮告訴記者,同學知道他要去西安讀書都很羨慕。
對于西安和新學校,黃超亮充滿了好奇,經常上網了解有關西安和新學校的各種資訊,特別是,未看過雪景的他,十分期待人生的“第一場雪”。將第一次在外過中秋,他表示會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異地的月亮是否特別圓呢?黃超亮有時這樣想。
西安畢竟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城市,所以,黃超亮的父母擔心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兒子能否很快適應那邊的生活。他們經常叮囑黃超亮,一定不要學壞,要好好讀書,和同學相處好,不要吃辣的食物,冬天的時候注意保暖,等等。
西安的冬天比較冷,還會下雪,黃超亮準備了不少厚衣服,還打算買一件羽絨服。
對于大學生活,黃超亮說,如果有合適的兼職他會去做,但不會刻意去找兼職,還是要以學習為主。如果能節省一些錢的話,會利用周末去一些景點玩,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
由于父母不放心他一個人去西安,經商量后,決定由父親陪他一起坐火車去學校報道。父親并不打算在西安旅游一番,兒子安頓好后就回來。
尹賢平:大學四年,我不會虛度光陰
“準大學生”檔案
畢業學校:江門一中
考入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家庭狀況:父親,重度傷殘,低保金每月330元,生活不能自理;母親,打散工,月入300元左右
所需費用:7370元(生活費除外,生活費大概每月500元)
對尹賢平這個孩子,記者并不陌生。早在今年春節,記者就“弱勢群體過年”的專題采訪過他們一家四口。對于他們一家來說,過年就是加個家常菜那么簡單。記得當時,尹賢平的媽媽跟記者說:“尹賢平從初一到高三都是江門一中的高材生,是班長、團干部、預備黨員,他的老師對我說,無論家里怎么窮,也要讓孩子讀大學。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丈夫重度傷殘,我覺得擔子很重,原來體重130多斤,現在只有110斤了?!本驮谶@時,尹賢平走過來端菜,聽到媽媽的話,就輕輕地拍拍他媽媽的肩膀,很懂事地安慰說:“媽媽,不用擔心,有我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會過上好日子的?!?/p>
這就是尹賢平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懂事、勤奮、聰明。
尹賢平考上了華南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尹賢平一家又喜又憂,因為大學學費的籌措是一個問題。經多方努力,尹賢平在由市“愛心橋”協會、加多寶集團聯合舉辦的2007年“王老吉·學子情”助學系列活動中,獲得了5000元的助學金;后來,他在第發鄉親聯誼會中又獲得了1000元獎學金;加上自己暑假期間在僑都酒店做侍應生,掙了700元,第一年的學費勉強湊齊。
然而,4年的生活費和后3年的學費仍是一筆很大的費用。“我打算申請助學貸款,在大學勤工儉學以及在課余時間做一些兼職來解決學費和生活費問題。父母預計省吃儉用,每月給我伙食費、零花費、學習費一共500元,但我知道家里的情況,擔心家里因此會更加入不敷出,所以我內心是有很大壓力的?!币t平憂心忡忡地說。
由于家境貧困,尹賢平入讀大學的裝備非常簡單,“父母為我入學買了幾套新衫和一對新鞋,學習方面的就沒有了?!币t平說,“但是,在心理上我做了充分準備。父母經常和我交談如何度過大學生活,教育我珍惜這段時光,以學業為重,提高各種能力,注意身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p>
“大學四年,我一定不會虛度光陰的,我一定會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的?!币t平堅定而自信地說。
相關鏈接
上了大學,謹防“狀元病”
筆者從多所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類高校心理咨詢中心了解到,每年都會有一部分剛入學的高考成績非常理想、甚至是市縣高考狀元的同學,不能適應大學中截然不同的學習和競爭,不僅成績一落千丈,而且本人也自暴自棄。著名心理咨詢師曲偉杰認為,這就是在大學校園當中流毒甚廣的“狀元病”。
據曲偉杰分析,“狀元病”是泛指那些高考成績非常理想的學生無法適應大學校園而表現出來的心態失衡,它主要表現為:入學一段時間后萎靡不振,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無法很好地處理寢室人際關系,行為較孤僻,而這種病癥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得到救助,很可能讓“狀元學生”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前進的動力,并且很快被周圍的同學超過,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當中。
要盡快消除“自我暈輪”
華夏心理學校教育總監趙雁平認為,“狀元病”的出現從根本上說是他們對于新環境、新人際關系、新學習模式和新生活方式的不適應造成的。很多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但是,由于部分“狀元學生”和優秀學生有著超出一般學生的心理預期和優越感,所以他們的癥狀會表現更突出,形成“狀元病”。
而曲偉杰認為,中學時期成績優異的學生長期處于一種老師、家長、同學的眾星捧月當中,形成了一種“自我暈輪”效應,這讓他們的挫折承受能力非常差,在大學中遇到從沒有遇到過的強大競爭,便陷入了束手無策的窘境。其次,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優秀,但是在其他使用技能、才藝方面涉獵很少,進入了多元化發展的大學后感覺到自己非常單一,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失落;第三,專家分析,優秀學生在高中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照顧,在寢室公共生活當中“連一個白眼都不能承受”。(撰文 攝影 記者 吳燕彬 梁綺樺 實習生 陳健強)
來源:江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