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簽發

中國日報網 2015-06-09 11:03

 

獨立于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之外的“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已通過國家密碼管理局的安全審查,開始向公民簽發eID(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

“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簽發

Some of the 10,000 unclaimed ID cards on display on a table of a lost-and-found company in Zhenzhou, Central China's Henan province, on Monday. [Photo/CFP]

 

請看相關報道:

China's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has issued its first batch of e-IDs backed by an independent, Internet-based identity recognition system for citizens, as the country moves to fight personal information leaks.
公安部已經簽發了第一批獨立的、基于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的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以防公民個人信息泄露。

“公民網絡電子身份標識”用英文e-ID(electronic identity)表示,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建設和開發,并由“公安部公民網絡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用于在網絡遠程證實個人真實身份。

我國在2012年已開始簽發公民電子護照(electronic passport),去年,廣東還試點電子版港澳通行證(e-permit),這一類電子證件都是采用高安全性集成電路芯片(integrated circuit chip),記錄持卡人的個人信息、指紋。

目前,我國缺少網絡身份識別和服務的公共基礎設施(lack public infrastructure for Internet-based ID recognition and services),絕大部分網絡應用只能以姓名、身份證號等身份信息進行網上身份認證(online identity certification),這是導致個人信息泄露(personal information leaks)的深層原因。

電子身份標識的加密算法(encryption)在理論上是不可破解的,即使被讀出,也只是沒有意義的字符串。未來公民可以使用e-ID進行在線注冊或交易(online registrations and transactions),而不需提供個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劉秀紅)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中國日報網雙語新聞

掃描左側二維碼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們這兒都有!

中國日報雙語手機報

點擊左側圖標查看訂閱方式

中國首份雙語手機報
學英語看資訊一個都不能少!

關注和訂閱

本文相關閱讀
人氣排行
熱搜詞
 
 
精華欄目
 

閱讀

詞匯

視聽

翻譯

口語

合作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內容,版權屬中國日報網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歡迎愿意與本網站合作的單位或個人與我們聯系。

電話:8610-84883645

傳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