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Language Tips> 精彩視頻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中國日報網 2016-12-22 18:28

 

端起一碗升著熱氣的噴香白米飯,夾起一片咸香四溢、油而不膩的臘肉放進碗里,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把飯和肉一起撥入嘴里。嚼著那齒頰留香的濃郁香味,那經過千百年傳承的傳統美味,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

從前的中國人對幸福生活有一個樸素又形象的描述:“頓頓都有肉吃”。

就像對美味的天生渴求一樣,消除貧困從來都是全人類追求幸福生活路上的一個目標和基本權利。
Poverty eradication is and always has been a goal and a basic right of all peoples in their pursuit of a happy life.

而當廖艷飛回憶起他讀高中時代,有一天幸福地發現家里出現很久沒吃過的肉,正在流下口水時,母親阻止了他。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中國日報 《解碼中國》 欄目推出六集微視頻特別報道----《小康之路:Breaking Out of Poverty》 。

第五集中,我們從貴州六盤水樂群村來到湖南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的金沙村。34歲的廖艷飛,一個童年在窮困中苦苦掙扎、在家里吃不起肉、 村里抬不起頭的苗族小伙,如今成為了一個帶領村民走向通過培育地方特色產業扶貧(cultivating business operations with distinctive local features)的臘肉廠廠長。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窮”給廖艷飛的印象只有“苦”。4歲半時,廖艷飛的父親過世, 母親獨自帶大三個孩子。

“我在家5歲就開始幫著做飯。姐姐哥哥初中就輟學了。我也只讀到高一,上了一個學期,家里實在不能供我上學,盡管我學習成績不錯。我記得我媽以前經常到處借錢,就為了我們姊妹三個,希望我們能讀書?!?/p>

“有次我媽在路上撿到一塊肉,大概二兩吧。她特高興拿回家炒了,喊我過來吃肉。我當時可興奮了,家里根本吃不上這些。剛要吃的時候,我媽就不讓我吃了:她怕被人丟掉的肉有毒。我們就這樣看著那塊肉……唉,那個場景印象太深了?!?/p>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2000年廖艷飛去廣州打工做電子產品,隨后在深圳做餐飲。但考慮到母親歲數越來越大,需要人照顧,幾年后他決定回家創業。先開始做小買賣,開了一個小賣店,但覺得沒有發展,只能自給自足。那時候鳳凰古鎮旅游剛剛興起,他開始擺攤兒賣做成熟食的臘肉。

“當時在小賣店,看店的時候吃檳榔,發現每包檳榔都可以像小零食一樣包裝好。我就想為什么我們苗寨的臘肉不能做成零食,開袋即食呢? 有了這個想法,就想去付諸實踐?!?/p>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研制的過程也挺曲折,有時投入了一批肉,但由于火候不夠或者原材料不夠好,需要一次次嘗試。倔強的廖艷飛沒想過放棄,他是一個有想法就想去實現的人。2010年廖艷飛開辦了臘肉廠,創立了自己的品牌。

“我們的柴火選用椿木,因為它味道清新出煙少。熏烤出的肉是金黃色的,色香味俱全,更重要的是健康。選用的豬肉也都是跑山豬,就是苗寨里跑山的野豬,不吃飼料,這樣的豬健康。”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廖艷飛的創業之路不是一帆風順, 他是如何成功的? 他得到了哪些幫助? 被選上村長后,他又是如何帶動村里人全部脫貧的?

短短5分鐘的視頻里,你將看到一個真實勵志的脫貧故事。 這個曾經窮苦的吃不上肉的年輕人,如今對脫貧也有了自己生動的理解。

“說來也挺有趣,我這個從小吃不上肉、渴望有肉吃的人,現在做起了臘肉生意,卻沒那么想吃肉了。中午和員工一起吃飯,一盤肉和一盤菜,菜肯定先吃完?!?/p>

“其實,這也是我們脫貧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思想上脫貧了,并不局限于吃上肉就是好日子,還是觀念上轉變,對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strong>

這樣的他,又如何不會繼續成功呢? 祝福更多像廖艷飛一樣“一根筋”的年輕人走向小康之路。

如果你想品嘗正宗美味的鳳凰臘肉,同時也為苗族小伙廖艷飛家鄉的產業脫貧做一份貢獻,可以登陸“苗老表”臘肉官方微店:https://weidian.com/s/182712803?wfr=c 購買相關產品。

最可怕的是孤獨的和被遺忘的貧困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從鄂西南邊陲的新興小鎮,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荒涼孤村;從江西會昌客家鄉野的萬畝橘林,到湘西苗族的傳統風味;從“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到貴州六盤水的深山……

兩個月里,中國日報的記者們深入扶貧第一線,記錄神州大地上那些向貧困宣戰的勇士們的真實故事。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這張圖,就是我們兩個月行程三萬公里,記錄扶貧故事的足跡。

為什么我們要到六個彼此相隔千里的偏遠地區去呢?因為我們明白:

貧困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孤獨的和被遺忘的貧困。
Loneliness and the feeling of being unwanted is the most terrible poverty.

生活在貧困地區的人們,更需要的是外界的傾聽和關注。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精準扶貧”(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扶貧事業的重要理念。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我們也想用鏡頭發現中國不同地區的貧困基因,以及各地不同的扶貧措施,更直觀地了解精準扶貧給這些地方帶來的變化。

位于美國華盛頓特區的世界銀行總部一面顯眼的墻上,刻著這樣一行字:

Our dream is a world free of poverty
我們的夢想是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

那一口下去滿嘴生津、齒頰留香的美味,承載著他怎樣的回憶和憧憬丨解碼中國

“窮人的銀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說過:

"Poverty does not belong in civilized human society. Its proper place is in a museum. That's where it will be."
“貧窮應該被放進博物館,而不屬于人類文明社會?!?/p>

消除貧困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目標。2020年前,讓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中國崛起的一個“小目標”,但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必經之路。

China’s 13th Five-Year Plan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made comprehensive plans on poverty elimination for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16-2020).

讓我們通過真實的鏡頭記錄,每周看一個關于貧困和改變的故事。也許每個人多做一點,讓人類擺脫貧困的夢,也就離現實更近了一步。

視頻:苑慶攀 曹音 劉浩
文案:王儒
實習生:張天粟 孟哲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中國日報網雙語新聞

掃描左側二維碼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們這兒都有!

中國日報雙語手機報

點擊左側圖標查看訂閱方式

中國首份雙語手機報
學英語看資訊一個都不能少!

關注和訂閱

本文相關閱讀
人氣排行
熱搜詞
 
精華欄目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內容,版權屬中國日報網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歡迎愿意與本網站合作的單位或個人與我們聯系。

電話:8610-84883645

傳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