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舒訪談:為什么應該上大學?
倫敦城市大學代理校長Julius Weinberg教授
倫敦城市大學代理校長Julius Weinberg教授三十年前畢業于牛津大學醫學系。他做過醫生,在學術界搞過研究,在非洲教過書,也曾在戰亂時在世界衛生組織參加過援助。
Weinberg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他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管理一所大學,和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起工作。對未來希望朝管理方向發展的學生,他有什么建議呢?
以下是與Julius Weinberg教授訪談的最后一部分:年輕人為什么應該上大學,他們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和人生道路。
天舒:現在中國和英國都因為大學擴招而引起社會各界的討論,大學是否適合每一個人,人們能從大學獲得什么?您對此的看法是什么?
Julius Weinberg教授:有一種觀點是,如果你上大學,你這一生能賺到的錢應該比沒上大學更多,很多統計數字都證明了這一點,大學畢業生通常比沒上過大學的人工資更高。不過我個人認為,其實意義更深、也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學生的生活更有意思。通過上大學和在學校學到的技能,你能為自己的將來創造更多的選擇。
大學應該給你兩樣東西。一是技術,或者說專業知識,學到了以后你可以在這些專業領域工作,比如律師,工程師,金融分析師。二是軟性技能和社交能力,讓你知道如何與別人共事,并能自如地在不同的領域里工作,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大學應該能教你如何掌握這些技能。
倫敦城市大學正是這樣做的。因為在我們這里,你不但能學到技術層面的知識,同時也能和不同專業、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一起生活、學習,如果你的專業是機械工程,你會在大學遇到以后成為律師或商人的朋友。如果你是一位中國工程師,你要學習怎樣和印度律師,或希臘護士一起工作。掌握這樣的技能在今天的社會至關重要,這不僅會幫助你找到好工作,同時也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思,讓你的生活有更多的選擇。
如果你不具備這些技能,在當今變得越來越復雜的世界里,或許你在二十幾歲、三十多歲做的工作,在你四五十歲的時候已經不復存在,你必須要學會適應這樣的變化,具備學習和重新定位的能力。這些都是大學能提供給你的。
天舒:最后一個問題和您自己有關。從做學術到搞研究,到現在的管理工作,不少年輕人也希望能像您這樣,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朝管理方向走。能不能從你自身的經歷總結一下,給他們些建議?
Julius Weinberg教授:我的專業是醫學,我的背景是醫生。我曾在醫院、也在國際機構工作過,也曾在學術界做過研究,現在在大學做管理。我想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而不要去做那些你認為會在事業上有發展的,但卻不能讓你感興趣的事。如果你選擇做的事有意思——這一點也很重要,同時又能讓你感興趣,那么你就會對此一直保持熱情和積極性,并能把這件事做好。
但是如果你做一份工作,只是因為工資高,或者你覺得工作很無聊,但是有可能發展到其他的工作去,那么你肯定做不好。
所以我想我的主要建議就是,尋找能讓你興奮的工作去做,能讓你早上想從床上爬起來去做的工作。因為無論做什么,你總會遇到困難,會常常感到受挫,煩悶。如果又難又煩,你又不感興趣,你會恨這個工作的。你會感到厭倦,也不能做出成績。但如果這是你非常感興趣的事,是能讓你興奮的工作,那么你就能克服那些困難。
還有一點,要敢于冒險。有的時候你從來沒有想過的機會來到面前。如果你上了一個好大學,并學到全面的技能,你會突然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工作機會和職業發展機會,那些你從來沒有想過能夠綜合到一起的做事方法。
當我還是個年輕醫生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管理一所大學,會和經濟學家,律師和工程師打交道,這個工作非常有意思。
所以以開放的心態學習,敢于冒險,發展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不要對未來的工作方向太過拘謹,但是最重要的是,做你想做的事,讓你興奮、感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