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市場應該保持距離

大學與市場應該保持距離

目前大學生就業的困難局面,當然有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因素。但是,找工作難幾乎是畢業生每年的詠嘆,有很多人把原因歸之于大學擴招。然而,就整個國民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需求而言,我們的大學畢業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同時,真正的困難也不在于找到一份賴以謀生的工作,而是找到待遇好,環境好,職位穩定的工作比較難。而符合這些要求的工作目前又都集中在京、滬、穗等幾個屈指可數的“一線城市”之中的幾個壟斷性行業之中。

數以百萬計的畢業生都盯著幾個熱門城市的幾個熱門行業,沒有困難反倒會奇怪。而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又不是短期所能解決的,所以,又經常有人呼吁大學畢業生降低期望值。平心而論,這些期望其實是很正當的。問題在于,如果把這樣的期望當做上大學的根本動力或者大學畢業的終極目標,恐怕是對教育理念以及市場特性的雙重誤解。

大學教育要面向未來

“符合市場需求”似乎成了目前大學教育的最迫切任務,很少再有人強調“教育要面向未來”的方針。在強大的市場面前,個體的力量,哪怕是大學畢業生也顯得微不足道,好像除了“順應”以外,沒有別的選擇。殊不知,所謂“市場需求”,是變動不居的,就目前的經濟形勢而言,不僅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是困難的,對有工作的人而言也是比較大的壓力;但這和經濟形勢良好,工作職位充足一樣,恰好是市場的常態。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很多已經參加工作的人紛紛選擇“回爐”高校,積極“充電”,僅此一點,足以說明社會對于高等教育的期待是在滿足市場需求之上的。

換言之,大學應該關注的不是市場變化的表面現象,而是市場之所以變化的根本原因。與此相應,大學培養的人才也不是以“適應”市場為能事,而應以研判市場、把握市場、引導市場為己任。市場以當下的交易為特征,而大學以面向未來為使命。這并不意味著大學和市場脫節,而是要求大學盡最大努力去揭示那些左右市場的因素和力量,為人們的未來生活提供更好的參考意見,或者創造更好的條件。即便是推銷現成的產品和服務,關鍵也是要“填補空白”和“掌握先機”。

而目前的畢業生,往往把畢業的文憑當做是和“好工作”交易的砝碼,卻忘記了“好工作”的關鍵是能引領未來,而不是維持現狀?!熬S持現狀”當然也不是等閑之事,但如果安于“維持”而不能未雨綢繆,“現狀”很快就會惡化,而被市場率先淘汰。市場的殘酷在于,越是迎合它,就越容易被“拋棄”。真正“占有”市場的,恰好是有長遠眼光和創造能力的人—面向市場,不如面向未來。

所以,大學不能淪為市場的應聲蟲。以“市場需要”為理由,隨意開設專業,輕率招收學生以及臨時拼湊課程的做法不僅和大學理念相違背,也會很快被市場所拒斥。

就業是彼此的合作

就業是人生自立的基礎。但就業的本質是和雇主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是雙方有各自獨立的人格。這意味著員工和老板,下屬和上司之間首先要相互尊重,明確各自的責任和權利。大學畢業生沒有高人一等的資格,但所謂老板也沒有頤指氣使的特權。故而,“不卑不亢”是大學生就業的基本態度。目前一些畢業生為了獲得工作機會而對雇主曲意奉承,實無必要。

但合作的要害在于員工要考慮為所在的單位做出何種的貢獻,而單位則要考慮給員工什么樣的回報。大學畢業生的通病在于沒有關注所關心的單位進一步發展的癥結所在,而是一味設計簡歷,堆積證書,或者依托“關系”。坦率地說,不少大學生真正關注的其實是單位所能提供的回報,忘記了現代社會早已不是自給自足的社會,而是各種形式的合作越來越頻繁的社會。所以,真正的“合作意識”,是自覺意識到,為他人做出切實的貢獻,才是立身之本,所謂“己欲立而立人”。

“合作”的另一層含義是“積極的妥協”。一方面,任何單位都不可能滿足員工的所有要求;另一方面,任何員工也不可能使得用人單位“別無所求”。所以,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在考慮工作待遇和工作條件的絕對值之外,不妨考慮一下相對值。或許一個“世界五百強”的單位月薪頗高,環境舒適,但普通員工的這些待遇只是其豐厚利潤的九牛一毛,而勞動強度其實很大。而一個工作待遇和工作條件暫時都“不起眼”的單位卻能把員工的利益置于重要的地位,那就不妨選擇后者。

經驗是知識的貫通

“沒有經驗”被視為大學畢業生的最大弱項。但是,所謂的“經驗”都是從無到有,逐步積累而來的。大學的學習不是直接照搬前人的經驗,而是領悟他們獲得經驗的方法和途徑。大學的學習也不是疊加知識,而是掌握舉一反三,貫通知識的能力。我們在進入大學之前的教育都是應試教育,大學生應付考試的經驗極其豐富,而唯獨忘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能力。這里所說的問題不是命題專家冥思苦想杜撰出來的考題,而是學科發展和社會運作中實實在在的考驗。

經驗的獲得,實習的確是重要的途徑。但假如實習只是簡單的重復勞動或者學習察言觀色,所得來的經驗其實反而是一種負擔。而且,熟練的經驗往往會導致對于新知識的忽視;更何況,事物千變萬化,從來就沒有什么一勞永逸的經驗。對大學生而言,擺脫應試教育的學習模式是獲得有效經驗的前提。

求學是求職的根本

在教職員工之外,大學不是直接提供職位的場所,而是熏陶德行,傳播知識,探求科學的機構。大學的畢業生也不是任人挑選的商品,而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責任的承擔者、未來社會的支撐者。所以,政府和用人單位有義務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好的就業條件。

就大學生而言,需要認識到市場是變化多端的,職業也是輪番更替的,更不要說薪酬、福利和工作環境,更是經常變動的?!耙圆蛔儜f變”的最大財富就是自身的德行、學識和能力,而分數、獎狀、證書等等,都是“身外之物”——這就是古人反復強調的“求諸己”。而德行的提升,學識的積累和能力的鍛煉,除了就讀好的大學之外,沒有更理想的途徑。

一個對社會有貢獻,自己的人生也有趣味的人,不見得時時都有工作。要相信,自身的素質過硬,能創造未來的人,哪怕沒有“畢業”,工作也會找上門來。

套用“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訓,與其在畢業之時恓恓遑遑地“求職”,不如在讀書期間,精益求精地“求學”。 (張豐乾/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

 

 
     
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631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y
 
 
 
 
 
 
 
 
 
     
 
 
 
48小時內最熱門
“微醉”怎么說  
美商界女性職業前景看好  
Bonny Bonny by Cara Dillon  
Kung Fu Panda《功夫熊貓》精講之一  
避稅Tax shelter  
英語點津最新推薦
Walking in the US first lady's shoes  
“準確無誤”如何表達  
豬流感 swine flu  
你有lottery mentality嗎  
別跟我嘮叨 get off my back  
論壇熱貼
別亂扔垃圾。怎么譯這個亂字呀?  
橘子,橙子用英文怎么區分?  
看Gossip Girl學英語  
端午節怎么翻譯?  
母親,您在天堂還好嗎?  
“幸?!敝x  
|About Chinadaily.com.cn | About Language Tips | Advertise on Site | Contact Us | Site map | Job Offer |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刊登的中國日報網站英語點津內容,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歡迎愿意與本網站合作的單位或個人與我們聯系。
電話:8610-84883300, 傳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chinadaily.com.cn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m3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