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女生在校園內發傳單
核心提示:昨日午飯時間,6名漂亮女生身穿惹眼的圣誕裙裝,掛著“80后企業少掌門人尋找清純美麗?;ā辈蕩?,在暨南大學飯堂門口派發同名宣傳單張,引得來往學子紛紛側目。據了解,廣州兩位“80后企業少東家”小海和Jack委托廣州某婚姻獵頭機構為其尋覓佳偶,悄悄將“獵手”送進了校園,希望有所“收獲”。(12月2日《廣州日報》)
看了這個報道,筆者認為,80后企業少掌門人居然敢仿照古人,在大學校園里表演現代版“選妃”鬧劇,應引起我們的社會反思。
如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已成為人們,特別是現代女性的口頭禪。據記者對部分女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贊成此觀點的人占55.1%,年齡越大,投贊同票的比例越高。眾所周知,目前每年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女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女大學生,找工作特別艱難,她們在人海茫茫中苦苦掙扎,哭過,求過,跪過,喊過,甚至有的也賄賂過,有的還是性賄賂,都收效甚微。不是她們不努力,也不是她們不想工作,更不是不想好好工作,而是我們這個社會根本沒有提供工作的機會給她們。即使少數女大學生就業成功,她們不少雙就業的家庭會有家中的各種事務就難于解決,不少家庭只好請保姆,但每年春節前后出現的“保姆荒”又令這些家庭無所適從。
多年來,我們的社會輿論和專家不顧社會現實過多地指責“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點,加上了“物質攀比、傳統觀念、急功近利”等大帽子,沒有顧及它有存在的空間,沒有理性對待,使得投贊同票的比例逐年增加。其實,人們的生存方式可以講是多種多樣的,過多地指責和全盤否定人們的生活方式,是與人性化的今天相悖的。應該看到的是,對絕大多數女人而言,雖然都承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但在崇尚個人奮斗的今天,還是先干得好保險些。大多數的女人也樂于在事業和婚姻之間求得一種平衡,兩個人各有事業,經濟獨立,并肩作戰,感受幸福。畢竟“富二代”不是銀行和印鈔機,不是掏多少都不會空的。
在現今的中國民營經濟主題中,大多數企業屬于父衰子落型。經濟學家張旭光介紹,由于父輩在那種特殊時期,錢來得太快,創業比較成功、容易。
但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改革完善中,所遇到的形勢和原來完全不一樣了,自己不具備相關知識水平和資質能力,在以后的市場競爭中就處于劣勢,還沒等到“富二代”登上舞臺,就淪為平民了。
因此,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預言:“富不過三代”是中國的特殊化現象,這個屏障不好逾越;中國的創業精神和傳統的“父債子還”的倫理道德,將在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身上消失,中國會將面臨創業無人的尷尬境地!
解讀:“富二代高校覓?;ㄟx妃”是一場鬧劇
“選妃”原是古代帝王們吃飽了喝足了沒事做,閑得無聊取樂的一種形式。而今的80后企業少掌門人居然仿照古人,在大學校園里表演現代版“選妃”鬧劇。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別是這些“富二代”,他們有資本和能力去精致挑選“才貌兼備”的美女,但筆者認為,以“大學校園選妃”的形式尋覓佳偶似有不妥。
80后企業少掌門人如此“興師動眾”尋覓佳偶,無疑是想通過此舉尋找心中的“愛情”。中國的傳統觀念里,愛情是純潔的。而“富二代”們以自己“優勢”的身份和地位為誘餌,難保不會有一些貪圖“富貴名利”的“美女”熱衷其中。人們不禁要問:這些摻雜了太多的物質利益因素的愛情還能純潔嗎?
再者,選擇在大學校園里“選妃”,一是不利于大學校園學術氛圍的營造,還會對大學生們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二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時下的一些“選秀”、“炒作”游戲,這樣的“尋覓佳偶”表演的真正目的值得懷疑。
不惜花這么多經歷和資本,上演一場“選妃”鬧劇,尋覓真愛也要打上問號,何苦來哉,不如按常規“出牌”,低調地在人海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平等、幸福的另一半。
網友熱議:不靠譜
對于兩名80后的征婚舉動,大部分網友都認為“不靠譜”:
到校園“選妃”,真以為金錢是萬能的嗎?———丫丫
富二代廣撒網,就只怕來者是沖著“富一代”的銀子來的?!湫侨缬?/p>
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學?;ó斨斏?。一朝誤入狼之口,兩行淚水也白流。———清賢
不過,也有一些讀者持中立的態度,認為可以理解征婚者的心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合法,其實旁人不必過多指責?!@?/p>
有所需就必有所求嘛?!醒岳麪?/p>
只要雙方真“來電”,男財女貌也未嘗不可———牧羊笛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 編輯:陳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