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秋季新學年起,《今生無悔》,一本源自國外的品格培養教材(分教師用書和學生用書),其理念和內容將逐漸滲透到云南省中學(含中職學校)和大學的“三生教育”必修課程中。不過,該批教材不直接發給學生,學生使用的教科書仍是此前云南省自己編寫的“三生教育”教材。書中特別談到了“婚前守貞”,認為這是唯一能避免懷孕和傳染性病的100%有效的方法,引導青少年學會性自律,避免傷害。(8月31日《成都商報》)
當歲月的車輪駛入今天,而我們還在大談特談“婚前守貞”時,已經顯得有些極不現實的了。現如今由于生活壓力增大,我國青年普遍結婚較晚。一些青年大多是三十歲才結婚,更晚些則到三十多歲才走進婚姻的殿堂。特別是一些女生,要求男方一定要有住房,否則就別想結婚。而在城市里擁有一套住房,又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即便貸款買房,也需要經常長時間的打拼和積攢金錢,方能交得起首付。如此情況下,若一味的去談什么“婚前守貞”,自然是紙上談兵,也根本不切實際。
無論進行怎樣的教育,首先都必須尊重人性的發展。違背人性發展的行為或教育,都是錯誤的。比如美國,曾經在很長時間內,禁止性行為的教育占了上風。他們認為婚前發生性行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應該的??墒?,這種教育的結果,卻是適得其反。婚前性行為未見減少反增多,未婚先孕者更是比以前多了起來。
實際上,婚前守貞不守貞并不重要。過分的強調婚前守貞,還會容易讓人陷入理解的誤區。有人可能會認為,婚前需要守貞,婚后就無需守貞了。似乎人只要一結婚,就擁有了不守貞的權利。而婚后的性泛濫,其危害比婚前的性行為更大,也更具破壞性。社會上流行的包二奶、養情人等現象的出現,恰恰也印證了這一點。
因此,性教育的重點不在于守貞,而在于正確的對待“性”。一些人一提到性,就會聯想到諸如“做愛、懷孕、性感、性病”等方面,他們往往忽略了“愛”。正如美國的一位教師所言,愛情是兩性之間最圣潔最崇高的感情,缺少愛情的“性”是沒有靈魂的軀殼。也就是說,性,必須要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而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的“性”,又何來什么不道德不純潔?哪怕婚前發生,我們對此也應持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卻不應一概去否定,甚至進行無端的批評和指責。
而反觀其他國家,已經很少提到“婚前守貞”這樣的概念。如瑞典,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國家。他們的性教育近乎“赤裸裸”,絲毫沒有我們的“猶抱琵琶半遮面”。從幼兒時期開始,性教育就一直伴隨著孩子們。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我們那些強加的觀念,而是進行科學的生理指導以及性道德、性評價等教育,讓學生通過學習后,自由的做出個人選擇和評判。至于婚前是否守貞,也同樣是每個人看法不同做法不同,卻不是提前灌輸和整齊劃一地給予定義了。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