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的機關和事業單位被曝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招聘條件,甚至發生“老子招聘兒子”、“在讀學生拿事業編制”這樣的咄咄怪事,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質疑,被網友形象地喻為“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蘿卜招聘”。(新華社1月11日)
“蘿卜招聘”之喻可謂形神兼備,刺暗刺黑入木三分。這樣的招聘,受益的是有權有勢的“二代”,固化的是私利,破壞的是公平公正以及世道人心。
固化優勢和利益并將其在下一代中延續之心,人常有之,只要不破壞規則,利己不損人,倒也無可厚非。但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招聘條件以及“老子招聘兒子”,卻是破壞公平、踐踏他人權利的利益固化、階層固化。難堪的現實表明,在某些地方,這樣的固化已成為官場中互幫互助的潛規則,甚至是有領導批示撐腰張目的明規則。其結果,是給“下品”的上升通道上設置一個個的路障,為“上品無寒門”推波助瀾。這無疑是一種大惡,因為“下品”發展空間的被擠壓,必然會導致階層間流動性降低,而流動性降低就可能帶來階層固化和板結,讓人數眾多的“下品”看不到改變現狀的希望,從而使得社會的隱患增多,生機和活力下降。
被曝光的“蘿卜招聘”大約只是冰山之一角,必然另有一些“蘿卜”,或因埋藏更深而未被發現,或因年代久遠而無跡可尋。也許有人要警告筆者不要夸大其詞,然而在“蘿卜”稍微一刨就現的情況下,人們怎能不懷著極大的惡意進行揣測呢?頻頻出現的公職招聘丑聞,事實上已帶來了信任上的危機。
固化利益、階層之際,當事人眼中自然往往只有自己及家人而無其他,但作為政府和社會,看到的必須更多,該做的也必須更多。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潰。一個個“蘿卜坑”,其實就是一個個的蟻穴,它們嚴重破壞了公開公平公正的招聘規則,讓競爭成為不公平競爭,讓泥土變得蓬松,給政府公信力的大堤帶來了極大的危險。蟻穴的存在,于螞蟻們是一種“固化”,于大堤而言,則是地地道道的侵蝕。倘若任其肆虐泛濫下去,有坍塌之虞的絕非公信力大堤而已。
種種招聘丑聞被曝光之后,人們看到的改正和處理結果,通常僅是道個歉,承認做法不妥,取消已經進行的招聘、更改規則重新再來,被免職者極少,就算被免職了,這免職是真問責還是且避風頭的“褒獎式問責”實在也很難說。這么做,想必無以堵住蟻穴,反倒像是以寬容之心鼓勵下一個蟻穴的出現——因為違規的成本的確不算高。要保證千里之堤的安全,就必須對蟻穴零容忍。而零容忍,只能體現為嚴厲的問責,讓“暗箱操作”的幕后人員無一例外都受到應有的懲處。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 編輯:陳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