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大學那會,從北京去臺灣還遠不像現在這么便捷,我的一個朋友當時有機會去臺灣交流,每天通過網絡傳送一些他在臺灣的照片,照片上看見他在臺灣大街小道大吃特吃臺灣小吃,從胡椒餅到芒果冰,從蚵仔煎到擔仔面,隔著千里也只有看的份,每天他還會故弄玄虛的附上一句:聽說更好吃的還在明天。

對臺灣美食浮想聯翩
人對具有神秘感的東西總會有分外的向往。那會正值我被食堂的飯折磨得想象力充分。所以,那幾天我就不住地吞咽口水。說話的時候總怕被自己的口水噎著。朋友訪臺回來告訴我,臺灣就是小吃,特別是夜市的小吃店,物美價廉而且精致可口,但你想要來個滿漢全席式的大宴那就不容易找了。我心想,就是小吃,我也餓不著。
在臺灣體驗道地美食
2007年初,機會來了。我代表中國傳媒大學跟隨宋慶齡基金會“兩岸高校精英代表團”赴臺訪問。臨走之前,碰到一位臺灣朋友,她欣喜之余,不忘告誡我,當心你的緊身衣,不到臺灣,不知道胃小。我相信這位在臺灣生活了20多年的朋友對吃的品味。但是有沒有黃婆賣瓜的可能,又是不是真如幾年前我看到的照片上秀色可餐,畢竟眼見為實,待我一探究竟。

臺北著名的士林夜市
果然,在我們的日程安排上,除了訪問拜會,座談交流,臺灣美食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在臺灣吃是不能不說到小吃的。到臺灣不吃小吃、不逛夜市,那等于沒到臺灣。在臺灣街頭幾乎看不到大型的餐館,夜市星羅棋布。比如臺北著名的士林夜市,是個小吃世界,小吃店一家挨一家,每個店面積都不大,十張八張桌子就夠了。臺灣集中了各省的中國人,自然也帶來了各地名吃。在士林夜市里就有天津包子,烤羊肉串和臭豆腐。特別的是臺灣的臭豆腐吃法很特別,不大臭而且配以泡菜口感特別。吃小吃講的就是特色,而且物美價廉,一盒臭豆腐新臺幣30塊(折合人民幣6塊多),一碗牛肉面10塊新臺幣,吃的心滿意足。
臺灣,地小人多,一切的服務行業都競爭激烈,所以,不管大吃小吃,店家都替顧客想得很周到。珍珠奶茶,從無糖到比較甜的,光在甜度上分出四檔。芒果冰,芒果是新鮮的還是凍的,告訴你清清楚楚。帶湯的菜一樣可以打包,而且滴水不漏。我的好奇心和膽大的特質在那幾天被充分調動了出來。唯一遺憾的是,10天的時間,你就是長8個胃也吃不過來。到臺灣不知道胃小,果然。
臺灣美食倫敦零距離

倫敦品嘗道地臺灣美食
2010年,我在倫敦。在BBC中文部實習伊始,得知有一個和臺灣美食廚藝相關的講座,欣然請纓,前去采訪。講座的現場便是一個寬大的廚房,觀眾來自世界各地,大家聚在一起暢所欲言聊美食??磥恚朗尺@件事情是沒有國界,最易于溝通的。在現場,來自臺灣的廚師為大家準備了芝麻酥餅,蔥油餅,炸醬面三樣臺灣傳統美食,一邊示范烹調,一邊娓娓道來制作步驟,臺下的觀眾個個躍躍欲試,相互交流。臺上臺下互動熱烈,氣氛很是熱鬧。我留意到身邊一位操著臺灣口音的女性,在小本上記個不停,還不時問臺上老師問題,像是生怕漏了某個細節。她注意到了我的目光,微笑著沖著我說:“我是一個媽媽,做飯并不亞于一個畫家或一個作家,做出一道可口的飯菜是一個作品,更是一份幸福的心情。”
采訪感悟
在這次前去采訪的路上,我在心里有個疑問,到底是什么創造出美味的食物?是新鮮的食材?是上等的廚具?還是高超的廚藝?這位母親的回答似乎讓我找到了答案。我想,美味的食物是創造于擁有幸福感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