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變化速度越快,具有扎實的功底和核心技術的企業更能顯示強大的生存能力。不過也有時候,科學家的狂想曲看上去沒什么“錢途”,他們應該向現實低頭嗎?
索尼最近獲得了一項專利,思路是利用人食指中的血管影像作為身份識別系統。但這個身份識別技術不是用來解鎖電腦的。
它的具體應用之一,是在一個人旋轉廁所門把手時掃描手指,完成身份識別,數據將被發送到馬桶,馬桶根據那個人的偏好自動升高座位、調整角度。索尼對這項專利有感人的規劃——廣泛用于簡化老年人的生活。不過,這一次,A型血民族對科技細節的執著探索沒有贏得多少掌聲,“太無聊了吧”“腦殘科技”,比較善意的評論是“研發人員有點五脊六獸”。
假如沒有索尼的3D技術,就沒有風靡世界的電影《阿凡達》。然而,當公司虧損已經達到數十億美元,進行了大幅裁員,股價跌落到了數十年來的最低位,“超前”的科技似乎正在失去發展的空間。
追求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簽,但同時,無數大公司的浮沉錄也告訴我們,在商業世界,科技并不是第一生產力??萍汲晒欠駮D化為產品,能創造多大的價值,需要神一樣的判斷力,此外,研發人員還受制于各種因素,資金、生產能力、甚至領導好惡。
諾基亞的悲傷故事廣為流傳。這家曾被認為不可戰勝的手機公司,提出智能手機概念機比iPhone早10年,觸控技術比蘋果早3年,Ovi商店比蘋果App Store早1年。諾基亞創新部門前主管曾撰文稱,諾基亞研究院有5000名專業人士,其中500人極為出色,有“殺手級的靈感”,不幸的是,他們研究出來創新方案,最終都出現在了對手手機上。
PS3游戲機曾被視為索尼的“救星”,在上市當天就銷售一空。但因為關鍵部件批量生產的速度跟不上,索尼被迫控制整機的生產數量。由于生產成本過高,據說賣一臺索尼就虧3.5萬日元,這個明星產品沒能改寫索尼的命運。
不過,即使“廁所科技”遭遇板磚無數,又有誰能夠斷言,在很多很多年后,這個技術不會成為點燃一個龐大產業的“導火線”?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