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出租車主管部門終于決定向允許“價外加價”的第三方手機叫車軟件“亮劍”。日前,市交通港口局研究制定了《關于規范本市出租汽車預約服務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并將于近期公布并實施。通知允許出租車企業與第三方運營商合作,但要求前往運管機構登記備案,同時明確“禁止出租汽車駕駛員使用具有價外加價、顯示乘客目的地、乘客詳細信息等功能的技術產品承接預約服務”。
此外,行業管理部門將開展專項檢查,重點打擊“的哥”用叫車軟件收小費,司機自行安裝的設施設備、張貼的手機叫車軟件廣告等也將一并清除。
第三方需與出租企業合作
通知中,主管部門對預約叫車的“實現方式”做出了細化規定:預約服務的信息和指令,應通過符合行業管理部門相關規定的出租車車載智能終端顯示和應接,由調度中心根據乘客需求調派車輛。
以“滴滴”、“快的”和“大黃蜂”等目前滬上比較流行的幾款第三方手機叫車軟件為例,使用這些軟件叫車的流程是,乘客下載乘客端,司機在自己的移動終端上下載司機端,乘客端輸出的叫車請求不經過出租車企業的調度中心,直接出現在司機端上,明顯不符合通知中的規定。
不過,主管部門也留了條“活路”:第三方運營商的出租車預約服務產品,除應遵守本市出租車行業法規的相關規定外,應與出租車企業或調度中心合作,定期向合作企業提供預約業務的相關數據。與第三方運營商合作的出租車企業,應在正式合作10日內,持有關材料向市運輸管理處或有關區縣運輸管理機構辦理登記備案。
目前,本市強生、大眾、海博、錦江等四家出租車公司都有自己的調度中心,同時也有自己的手機叫車軟件,他們會愿意和第三方運營商分享市場么?記者致電其中一家公司,對方表示他們此前曾和“大黃蜂”的運營商接觸過,也愿意在未來開展合作,但前提是能研究出一套“雙贏”的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