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學生就業招聘會現場 |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大學春季招聘會上,一些酒店、餐飲企業,在大學生中現場招聘餐廳服務員和收銀員等基層職位。這些職位收入有限,但還有不少學生表示理解和可以接受,甚至一些老師和專家也表示可以考慮。筆者以為,大學生對于這些崗位,還應慎重選擇。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生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天之驕子”了,如果個人能力不夠,或者對職業發展前途很有信心,那么選擇一些基層崗位也是個人的自由。但作出這樣的選擇,必須首先對社會有充分了解:
我們可以算一筆經濟帳:一個本科生,現在四年的學費,一般需要3-4萬元左右,而如果高中畢業參加工作,那這四年的工資至少也有5萬元,這一進一出,家庭收入就損失了近10萬元。也就是說,一個家庭供子女讀大學,應該是期待他獲得超出這筆投入的收益的。如果大學畢業依然選擇了高中生也能勝任的崗位,那么從經濟上來說,教育成本很難收回。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質疑,供子女讀書并不是為了馬上賺錢的,而且職業發展要眼光長遠,現在的基層工作,將來的發展也可以不錯。只要做個有心人,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但社會有其一定的規律,頭一份工作常常為年青人一輩子的事業定下了基調,從第一份工作中,需要努力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這些要求,一份相對單調的收銀員或者服務員工作很難達到,而想要從收銀員轉為財務行政等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關系,遠不是光有能力就行的,招聘的人事所描述的美好前景,要實現起來是有相當困難的。
還有人會說,這里發展不好的話,大不了跳槽。如果工作一兩年就頻繁跳槽,首先職業誠信會受到質疑。而且一兩年的時間,在基礎崗位上的工作經驗,對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幫助是相當有限的,而離開學校的這段時間,讓你對工作的期望值更高,更容易變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
所以,招聘單位為基層崗位說好話可以理解,但學校老師和有關專家,一定要給大學生們提個醒,“端盤子”、“收鈔票”不是一定不能干,但這些崗位是不是適合你,能不能學到對將來發展有用的東西,值得上你的教育成本和所花費的時間,這些一定要慎重考慮,切不可病急亂投醫。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